第256章 穿越之二百五十六

今天的家臣阻止了三郎嗎阻止了。

今天的家臣們成功了嗎沒有。

作為一個穿越者, 哪怕在戰國時代已經待了二十多年,三郎也依舊學不會“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即使他已經逐漸習慣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奇怪規矩,但對於自身安全一直處於一種謎一樣的隨緣態度。最初來到這個時代,成為“織田信長”的時候, 三郎也曾經因為駕馭不住馬匹、誤沖入敵陣而有過短暫的驚詫,但是到了他已經聲名地位非比尋常、已經不需要他親身涉險的時候, 他反而像是從那種沖在前方的經歷中得到了什麽錯誤的概念, 完全感受不到自身的重要性。

不,應該說三郎還是很清楚“織田信長”的重要性的——但是他清楚的唯有“織田信長在歷史上很重要”這一件事而已,而未能將其與自己的人身安全等同起來。在明了明智光秀可能遭到危險後, 直截了當的提出要前去援救也就順理成章了。

……哪門子的順理成章啊!!

織田家的家臣們完全不能理解啊!!身先士卒什麽的真的夠了!

當三郎還是家督的時候, 他們以此為理由勸說,雖然概率不大, 但也不是沒有成功勸下的可能。然而三郎目前已經將家督的位置丟給了織田信忠, 即使他本人確實在織田家至關重要,毫無這種意識的三郎也不可能再被家臣們以這種理由說服。因此家臣們完全沒有反抗的可能, 只能看著三郎速度飛快地開始點兵, 哪怕兵力只有區區三千也渾不在意。

——多虧了三郎在打仗上常有的任性舉動, 才沒能讓家臣們將三郎這次的行為歸罪於明智光秀。

不不,應該說多虧明智光秀的求援消息還沒及時傳來,三郎就已經行動力極強的開始準備出兵了。

本願寺的宣戰與三郎的應戰都十分迅速, 正如明智光秀等人迅速的推斷出了本願寺的後方後毛利水軍的支持, 三郎這邊的本意也是先讓原田直政先去牽制石山本願寺……再後面的還沒來得及布置, 原田直政就意外身亡,以至於在攝津的兵力是本願寺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即使三郎曾經以四千兵力成功奇襲帶領兩萬大軍的今川義元,眼下也與當時的情況完全不能相比。首先原田直政的死對當時的士兵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攝津還留有多少可用的織田足輕還尚未可知,其次三郎的打算是以最快速度前往大阪,而急行軍顯然就沒有召集大批士兵的空隙,三千兵力想要直面一萬五千的本願寺僧兵……這已經不是雙方誰更驍勇善戰的問題,而是本願寺的兵力足有織田家的五倍之多!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織田家的家臣們尚且不知道本願寺目前的具體動向,但也清楚地知道,要放任三郎帶著這麽三千兵力前去,無異於羊入虎口。

刀劍男士則想得更多,也更加深遠。

既然今劍等人會與明智光秀一並前往攝津的戰場,留在安土的刀劍男士們也不可能對這次歷史事件中的危機一無所知。就和明智光秀猜的一樣,歷史上的他確實是被本願寺僧兵圍困,而後織田信長親自帶兵前來營救——歷史上的這件事裏,這兩人最終都平安脫困,除了織田信長意外被鐵炮擊中小腿外,什麽損傷都沒有留下。

但是這一回,三郎的明智光秀面臨的可不是單純的本願寺僧兵,還要加上虎視眈眈的時間溯行軍。在原先的歷史中,這一次援救戰的織田就已經處於被壓制的一方,能安然無恙全靠明智光秀在關鍵時刻從內應和,硬生生的在人數更少的時候還打出了一回夾擊,才能在瞬間扭轉戰局——這一戰,不管是明智光秀的眼力與兵法,還是他與三郎毫無交流下的默契,都表現到了極致!

可是兵法戰術之所以精妙,正是因為它的環環相扣與不可預測。

明智光秀正是因為不得不等待援軍,他在之後驟然出兵與三郎配合的戰術才讓人驚艷。這種做法就如同落在刀尖上的雨水,隨時可能被鋒刃切成兩半,朝著不同的刀面上滑去,最終卻是沿著刀鋒險而又險的流下,直至安然落到護手上時還是完整的雨滴。

但是不管是刀劍男士,還是時間溯行軍,都是已經“預知”了明智光秀會如何去做。

在刀上施加了壓力,那麽那滴雨水還能保持住這種危險的平衡嗎刀劍男士的力量不足以與數量龐大的時間溯行軍抗衡,而歷史上明智光秀與三郎的兵力人數也不足以和本願寺抗衡。一旦這兩人的脫身出了什麽疏漏,恐怕歷史就真的從這一刻開始改寫,整個世界線徹底崩盤了!!

可是如果不讓三郎去援救明智光秀,這偏離了“歷史”的事情,甚至不用時間溯行軍動手,世界本身就會因此遭到損害。

織田信長,除了是歷史中的人物外,還同時是他們的審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