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穿越之二百五十一

織田信長建立安土城的意義何在

隨著織田家領土的增長, 岐阜城就暴露出了控制力不夠的短板。在三郎的領土只有尾張美濃的時候,岐阜作為三郎的居城綽綽有余。但拿下了越前和近江、並且明智光秀也在攻打丹波後,美濃作為通往京都的必行之路的軍事意義就已經削弱了,反而是岐阜距離京都較遠的短板露了出來。它的地理位置對於目前的織田家來說也偏東,不利於掌控現在的織田領地。而越後的上杉謙信與三郎目標南轅北轍, 即使先前因為武田而暫時的結為同盟,這種脆弱的關系能維持多久還不得而知。

一旦上杉謙信與織田同盟破裂, 以織田家將岐阜作為中心居城的模式, 難以抑制位處北陸的上杉。因此,將居城從岐阜遷往其他地方本就是勢在必行,只是早或晚的問題。

三郎提出的“安土”這個地點, 也選的十分恰到好處。

安土比起岐阜, 地理位置更偏向北方,有助於織田家加強對近江越前加賀一帶的掌控, 而且離京都也更近一些。即使是讓丹羽長秀對著地圖再找, 也找不出另一個如安土一般適合眼下的織田的地點了。相比起原名稻葉山城、出了名堅固難攻的岐阜城,安土唯一稍顯不足的也只有那裏沒有合適的城池, 要從零開始建築——但這種財力與人力的消耗, 也不足以讓織田家憂慮。一旦安土的城池建好, 之後會帶來的軍事、政治意義也遠遠能超出在它身上的花費,堪稱穩賺不虧。

那麽三郎提出建造安土城的意義是什麽!就如上面所說的一樣嗎

不。三郎會提出建造新的城池,純粹是因為決心把家督的位置交給自己名義上的嫡長子後, 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是個當父親、而兒子也能獨當一面的人了, 因此想要分家啊。

……不管這道理放在戰國武將身上有多麽讓人無力吐槽, 但一旦套在三郎身上,就十分正常了對不對!!

即使成為“織田信長”已經過了二十多個年頭,所作所為也都是歷史上那個任性暴君的模樣,但三郎仍然沒有忘記在許多年前,明智光秀是如何將“織田信長”這個身份與壓切長谷部一起交到自己手裏的。

他既然在當時成為了“織田信長”,再度與明智光秀相遇的時候也得到了對方的囑托、繼續成就“織田信長”的偉業,現在也不可能再說什麽“不想當信長”一類的話。只是他雖然一直在朝著天下奮鬥,但是有的時候還是保持著相當沒有自覺、仿佛與這個時代脫離的狀態。在有關織田家的諸多事情——比如繼承人方面,也會不自覺的去多在意一點明智光秀的意見,說是在這方面給予了對方相當大的插手空間也不為過。

選擇信忠而不是信孝,就有這部分的原因。將岐阜留給信忠,而自己想要在安土建立新的城池,也有這個的影響。

丹羽長秀——應該說目前還在岐阜的大部分家臣,對於三郎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裏從家督的位置退下,都表示十分的不理解。但是有關在安土築城的想法,他們卻沒有能反駁的言辭。以三郎完全讓人看不透的行為模式,他們甚至連三郎到底是看穿了安土具有的價值才會選擇在那裏築城、還是只是一時心血來潮選擇了這塊地方都猜測不透。

織田家的老臣不少,但是能對三郎進言、並有可能被接受的卻不多。柴田勝家還在越前,明智光秀也在丹波,羽柴秀吉呆在近江,織田家四大軍團的大將只有丹羽長秀一人恰巧在岐阜,而以他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勸動將“安土築城”與“家督更替”捆綁起來的三郎。

再加上三郎高到犯規的行動力……

三郎突發奇想想要卸任家督的消息還沒傳到明智光秀等人的手上,信忠就已經成功的繼承了織田家督的位置了。

……如果明智光秀知道了這件事,想必表情一定會很好看。

沒有刀劍男士的幫忙,單靠人力的傳送信息,三郎簡直是在為明智光秀上了一場生動形象的“信息傳遞速度到底有多重要”的課。

更慘的是,不管明智光秀到底無不無辜,丹羽長秀是真的將他作為幕後黑手來看待了!!

雖然三郎一向行動都是天馬行空,讓人難以跟上他的思維,但他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全無預兆的。讓士兵們先休息、自己也會抓緊時間積蓄體力,多半是準備突襲;衣著輕便、帶著歸蝶去馬廄就是打算前去“約會”;沒有政事、步入庭院就是想要去爬樹……就算是丹羽長秀從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出仕織田信長,生性謹慎的他也難以理解三郎的奇異行為,至多是靠著時間的流逝,總算是習慣了三郎的怪異舉動。

同樣的,就算丹羽長秀不能理解三郎,他也是在三郎身邊為他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人,即使沒能摸清三郎的行動規律,也不可能一點都不了解——但這一次,三郎卻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預兆的,就提出了想要將織田家交給信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