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穿越之一百九十九(第2/4頁)

這種虛無縹緲的流言自然並不能被那些大名信服——武田勝賴不如其父信玄智謀出眾,但也不是蠢材。真正被流言影響到的人正是被逐出京都的、連將軍之名都變得十分可笑的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自成為將軍起就一直生活在三郎若有若無的威脅下,先不說心性,缺乏錢財就已經讓他難以打造出自己的班底,被逐出京後更是再難與織田家對抗——但是這樣的足利義昭,也仍然有著在戰國時代他人難以替代的特別之處。

首先是他深恨織田信長……嗯這點恐怕不是難以替代的。但是作為被三郎一手扶持又一手拉下的、自認為形如傀儡的人,足利義昭對三郎的恨意絕不會輕易消退。因此,別人的話明智光秀還無法保證,但是足利義昭卻是從被逐出去後就一直持之不懈地往其他大名處寫信、唆使他們共同對抗織田。如今再加上“災厄之年”這種說法,曾出家為僧的足利義昭深信這種虛無縹緲的言說,因此在得知三郎實行德政後,必然會再度向其他大名寫信,希望他們在這一年裏抓緊時間出兵攻打織田家。

其次,便是足利義昭目前仍然有著的將軍名頭了。

目前誰都知道,足利義昭已經連面上的一點將軍體面都沒有了,但他仍然是朝廷認可過的征夷大將軍。他的要求便是“大義所向”,有了這個“大義”,武田勝賴對於織田的進攻才會名正言順——表面上的名正言順。

可以說,留著對織田心懷恨意、所言所思又是“大義”的足利義昭,對織田家來說並不利。但可惜的是,即使室町幕府已經名存實亡,也仍然是存在了兩百多年的、足利家建立的武家政權。織田家確實在壯大,但目前只能算是“有利的競爭者”而非“唯一的競爭者”,未將這天下大半攬入懷中之前,織田家能做到的極端也只有將足利義昭逐出京去。

這世道仍需足利義昭存在,作為一張可有可無的遮羞布。

總之,足利義昭必然會再度寫信給諸國大名——給予武田勝賴出兵的“大義(借口)”,就是明智光秀想要做的。

至於為什麽會這麽做……

“所以我就說啦。”三郎理所當然地說道,“小光一直說我們無法掌握武田出兵的時機,但事實證明,也是做得到的吧”

就是因為這位織田家家督的奇思妙想。

三郎的想法十分的簡單:出兵需要理由與機會,那麽“理由”已經由明智光秀費心費力寫出德政的措施,拐彎抹角的達成了。僅需的機會,靠織田家來決定,也並不是什麽難以做到的事情。

他這種想法當然沒有錯!卻與這個戰國的主流思維完全相悖,以至於參與了的家臣想起來的時候都覺得背後一涼。

早在三月份的時候,織田家就已經知道了武田意欲攻打德川。但三郎當時並沒有動作,在四月份的時候才突兀地出兵前往河內——這便是完完全全的“引蛇出洞”!

織田家的總大將,眼光與謀略竟然可怕到這樣的地步嗎

三好家已經滅亡,法號笑巖的三好康長是三好氏最後的反抗力量。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小角色根本不能抗衡織田家,在三郎的號召力下,集聚的數萬兵力也遠勝於三好笑巖。如果武田勝賴想要趁著三郎出征、不能迅速回援德川的情況,打德川家康一個措手不及,或者幹脆改為攻打織田勢力所在的美濃國,就勢必不能放過這個絕佳機會!

這是陰謀,也是陽謀。

任何一部分說出來都不是什麽可怕的東西,但是加在一起,已經狂妄的、切實地在試圖操縱武田的行動。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只要武田勝賴出兵,就必然處於下風,而不管這次與武田的爭鬥結果為何,最終都會動搖武田勝賴的地位,造就武田軍的內亂。

還沒有開戰,就已經有了勝算——只要武田真的在這期間出兵!

就算武田勝賴沒有沖動,攻打河內的舉動也一樣能震懾支持著三好笑巖的石山本願寺!

“殿下所言不虛。”明智光秀回答道,“不過,眼下還是應該盡快拿下高屋城。”

“說的沒錯。”三郎毫不猶豫地就做出了決定,“先把本陣設到山上,然後……好像每次火攻的時候我的運氣都特別好喔那大家先去把附近能割的麥子割完,然後放火吧。”

……即使他是如此輕率地制定了初步攻擊的手段,織田家的家臣們也只能乖乖地聽從命令呢。

很快,三好笑巖也在初戰不利後,選擇了向三郎投降。四月六日出發,四月二十八日三郎就已經能返回岐阜——這一次的出征並包括後續的事情,也不過花費了一個月不到。

而這一次的織田家刀劍付喪神們,難得的在所有刀劍男士都能出動的前提下,只編成了兩個部隊緊隨著三郎其後,剩下的幾乎全留在岐阜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