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穿越之一百八十一

明智光秀從未想過織田信孝會與羽柴秀吉通信。

他在將信孝送去神戶家、隨後又讓他回歸織田家的時候, 就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覺悟。這一覺悟對他那些已經變成“織田”的兒女來說是殘酷的, 對他本人也是一種折磨。但同時, 出於明智光秀“真正的織田信長”的身份,他的兒女回歸織田家恰是某種意義上的合情合理, 在出逃美濃後就一直奔波忙碌的明智光秀並沒有多少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將他們帶到織田家編造的謊言也難以抓到漏洞,而三郎也同樣是忙於戰事——可以說,只要過去一段時間,他的子女將三郎的形象與他的形象混在一起, 是必然的事。

在這種好似十全十美的事情裏,會感到愧疚不安、備受折磨的,唯有明智光秀一個人。

他在必要的時刻總是顯得十分冷酷,即使清楚地知道有多少生命會因為自己流逝, 也一如既往地朝著三郎提出那些建議。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溫情的時候——如果真的是冷酷到底,他也就不會在年少時承受不住壓力一走了之,也不會在顛沛流離多年後回到織田家,成為三郎的家臣了。

只是他的大部分溫情,以及絕大部分的忠心,都獻給了三郎——這是出於對方擔負起他的人生的愧疚,也是有被三郎的人格魅力折服、為“爭霸天下”這一理想震懾的原因。他幾乎已經早早打定主意要為三郎犧牲了——連他本人都以這種想法為前提,子女們作何想法, 對於戰國時代土生土長的明智光秀而言並不重要。

那難能可貴的、因為送走了兒女而懷揣於心的愧疚不安, 也並非是對兒女們的不舍, 而是對於日後要將他們的人生控制在不會影響到織田信忠的程度上而誕生的、操縱了他人的沉痛。

他並不是適合在政局中沉浮的人, 卻又是最適合在政局中沉浮的人。由三郎接手後的織田家已經不是庸才能生存的地方, 比起各個織田家老、美濃重臣,根基薄弱的明智光秀只能竭力去展現自己的才智,如果他為的是功成名就還好,至少他的奮鬥每一步得到的切實回報都能讓他感覺到安心,偏偏他對於這些並無所求,渴望見到的只有三郎最終獲得天下的一幕。

對於窺見了歷史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麽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但對於身處其中的明智光秀來說,就如同身處海中迷霧漫天,連暫時棲身的小島都難以看見,何況是橫跨海洋到達陸地。他越是想為三郎達成所願,要考慮到的就越多,也越發認識到要成功可稱希望渺茫。尤其是近幾年各地都和織田家作對,後果固然是織田家成功破局、反將一軍,但其中過程少不了連番的揣測與布局。

這種辨不清真實方向、每走一步都讓人提心吊膽的緊張感在明智光秀成為織田家家臣後就持續壓在他的身上,如果說戰事還有其他家臣可以分擔,刀劍付喪神的存在就是實打實的需要他一個人來操心。原本就不見得能與子女(而且還是庶子女)多相處的明智光秀,在這時候更不可能與子女有多少交流了——這也是對於三郎荒唐的要求,明智光秀最終不僅同意還以謊言欺騙孩子們說“三郎才是他們生父”的原因。

結果卻是織田信孝仍然產生了懷疑嗎

明智光秀不覺得織田信孝要找支持者會找上羽柴秀吉。先不說三郎身體康健,織田家的家督位置還沒有到能讓這些孩子爭奪起來的地步,光是岐阜城就有不少比羽柴秀吉出身更高、權力也比之不差什麽的家臣了。會讓信孝選擇與羽柴秀吉通信的,只可能是竹中半兵衛之前說的“刺探明智先生的身份”——委婉地借助羽柴秀吉的手而獲得與竹中半兵衛的聯系,在不知內情的人看來並不會覺得有什麽異樣,以竹中半兵衛目前的權力地位,也難以收獲他人關注,偏偏竹中半兵衛又是明智光秀難得擺在明面上過的好友。

這樣的手段,對於織田信孝的年紀來說已經能算是心思縝密了。

如果說羽柴秀吉並不值得現在的織田信孝特地去交往的話,明智光秀也一樣理應沒有能讓信孝懷疑的地方才對啊!

“為什麽……信孝會向竹中先生刺探我”

不知不覺,明智光秀已經喃喃出聲。

“為了確定自己的身世。”竹中半兵衛回答道,“明智先生覺得我是為什麽能從懷疑您的真實身份……到直接確定呢”

大概是明智光秀之前果決的拔刀還是讓他印象深刻,竹中半兵衛又補充道:“不過,這種荒誕的事或許只有我一個人會如此猜測。至少身在其中的信孝殿下完全沒能想到這方面。”

竹中半兵衛的話多少讓明智光秀松了口氣,但緊隨而來的復雜心情仍然讓他難以放松。

迄今為止,明智光秀能回憶起來有關織田信孝的,只有在對方年幼時難得教他寫字的事和將人送往神戶家的事。前者是因為經濟的窘迫,最終也沒能持續多久,在他出仕朝倉後就換成了雇傭他人進行教習;後者是出於政治的目的,因為那時他已經投向了三郎,送信孝出行也只送出了家門,並且刻意避開了來接人的織田家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