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穿越之一百七十二(第2/3頁)

無論如何,武田勝賴都不會虧。

帶著這樣想法的武田勝賴,對高天神城發起了猛攻。就和他在正月攻打東美濃的時候一樣,這一次攻打高天神城對武田勝賴來說也順利得不可思議。高天神城兵糧貧乏,西之丸很快就落入武田軍的手中,德川家康的兵力仍然稀少,總數還不到這次武田軍的一半,為了防備武田軍分兵從信州南下,德川家康不得不為自己留出足夠的兵力——而這也就代表著高天神城難以得到自己人的援助,只能被動的被武田勝賴困死。

哪怕這一次的戰鬥並沒有明顯的天時地利,武田勝賴也還沒有積攢起足夠的威望來創造出“人和”,但高天神城如此之快地被他攻陷也依舊是超乎他人想象的好運氣!

武田信玄逝世的時候,除了避開武田勝賴選擇了勝賴的兒子信勝作為武田軍的繼承人外,還特地囑咐勝賴要以與鄰國友好相處為主要行動方針,切勿長年作戰。但是對武田勝賴來說,他欠缺的威望並不是一日兩日就能積攢起來的,想要快速集聚威望,除了打仗之外沒有別的事能做到。而且甲斐的金礦產量也在不斷減少,想要維持武田家現有的經濟,武田勝賴能想到的只有向外擴張。

所謂與鄰國維持友好關系,只會讓武田持續陷入低迷,被猶如旋渦的這個亂世攪進去,成為支離破碎的犧牲品。

眼下攻打高天神城,以及再早一點的攻打美濃巖村城與明智城的好運氣,豈不是也證明他武田勝賴也是身具天命的存在嗎!

如果說,織田信長那樣一個尾張的鄉下人都能身具天命,那麽憑什麽身為武田信玄之子的他執掌武田家的時候就要被武田信玄論斷為“武田已無武運”

渾然不知什麽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此時的武田勝賴面對小笠原長忠的投降,著實覺得欣喜萬分。

至於三郎與德川家康……

“噫,我居然來得這麽晚嗎”五月末的時候高天神城就已經陷入了落城的危機,但在六月十四日的時候才從岐阜出兵——等到三郎帶兵先到了三河的吉田城去加德川家康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十七日了。

第二天高天神城就已經落城,現在是第三天——也就是六月十九日,別說請求織田家的援助,德川家康都已經拿到高天神城落入敵手的戰報了。

“這已經不是遲到,得算缺席了。”

即使一直都是無所謂的樣子,之前還相當(在他人看來)鎮定自若地放開越前不管,三郎也是明確地知道高天神城對於德川家的重要性的。因此在高天神城以出乎意料的速度陷落的時候,一直神情散漫的三郎也露出了歉疚的表情,口吻也是帶著他和以往無異的、聽起來並不鄭重但實際上確實很重的愧疚。

“抱歉喔,家康君。我以為高天神城能撐得更久,結果來得太晚了。”

因為這個亂世難道不是一個守城戰就能拖延上一個月兩個月的嘛!

二俁城比高天神城好打多了,也堅持了更久啊!斷糧斷水也撐過了兩月,誰知道高天神城這麽快就陷落了!

……雖然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守城戰實在有失偏頗,畢竟戰局從來就是瞬息萬變,但事實上,這一次如果沒有小笠原氏助內通武田的話,小笠原長忠還真的不會那麽快就開城投降。

如果不是德川家康深深信賴三郎的品格,恐怕都要以為三郎是刻意將德川的求助置之不理,拖延到現在才做出幫忙的架勢罷了。

實際上德川家的大部分家臣確實是這樣想的——從這方面看,德川家康對三郎的信任才更讓人難以理解。這次跟隨德川家康前來的家臣還有本多忠勝和榊原康政,兩名家臣都是這種想法的擁躉者,在聽到三郎現在都顯得不是十分正經的語氣時更是心情惡劣,如果不是更為鎮定的榊原康政攔住了本多忠勝,恐怕本多忠勝就要對三郎做出了什麽不敬的舉動了。

完全沒有體會到家臣們憤怒的內心——或者說知道了也因為信任三郎裝作不知,德川家康苦笑了一聲,緩緩說道:“不管如何,還是衷心感謝您願意前來援助。”

“別這樣說啦,我都沒派上用場。”三郎蹙著眉抱怨道,“而且高天神城沒有了,你們的經濟也要受影響……沒辦法了。”

他當著德川家康的面讓人擡上來兩個袋子。並非是一般的錢囊大小,而是超乎尋常的大、如果不是布料厚實恐怕是要拿來裝谷物的大袋子——這兩個袋子十分沉重,即使每個都有兩個青年男子搬運也著實吃力。等到袋子放在德川家康面前後,三郎迎著有著圓胖臉頰的德川家督疑惑的眼神,將袋子上的系帶解開。

滿目的金光頓時灼痛了德川家康的眼,連同一直臉色不好的本多忠勝都因為袋子裏數量繁多、含金量高的小判而僵住了原本寫滿惱恨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