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穿越之一百四十六

無論是對於丹羽長秀的憂心還是羽柴秀吉暗藏的仇視, 三郎都完全沒有察覺。

丹羽長秀推薦了羽柴秀吉後猶覺不足,又自告奮勇想要去幫忙,他也不加猶豫地準許了。而在派出丹羽長秀等人去觀望越前國的形勢後,他也就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正包圍明智城的武田軍身上,開始專心的——

等明智光秀回來了。

……沒毛病啊!就是要等明智光秀回來啊!

按理來說, 被敵人攻打城池是要立即做出應對的。眼下的日本還是通訊不發達的時代, 又恰逢戰亂不斷, 消息大多依靠快馬來傳遞。這也就決定了事情發生再到三郎得知,其中必定會有一個時間差。

刀劍們能夠通過遠征來縮短這種時間差, 但迄今為止, 三郎也只是讓刀劍們去送信,而沒有盤問過有關“預知”或“歷史”的事——這位莫名其妙就成了“織田信長”的審神者,哪怕已經走在了歷史的軌道上, 也對除了爭霸天下以外的事情毫無興趣。也就理所當然的,刀劍們有有關歷史的知識, 卻不好在三郎沒有詢問的時候妄自開口, 免得繼“甲賀忍者”後又更深地涉入歷史的洪流,造成難以預估的改變;而三郎毫無進行場外求助的意識, 無論是戰局還是其他政事全靠家臣推測、總結、解決,也就不可能有未蔔先知的事情發生。

縱然是敏銳如竹中半兵衛,能預料到的也只有“武田勝賴可能攻打織田家”這種事, 而非詳細到能確定具體時間與地點。

有了要命的時間差, 也有了足夠強勁的威脅——武田軍依舊強勁, 即使武田勝賴並沒有多出眾的才能, 織田家也不能輕忽對待,這也是之前三郎與富田長繁和解並順水推舟給了對方越前守護代的職位,織田家的家臣雖然不滿卻沒有拼死勸阻的原因。

但眼下三郎卻安穩地待在岐阜——即使明智城並不是區區幾日都撐不過去,憑借三郎的超高行動力竟然沒有立刻動身,也已經足夠讓人覺得驚訝了。

礙於三郎在織田家的威嚴,家臣們即使詫異也不敢去問,諸如池田恒興、前田利家一類的老將則是立刻抓住這難得放緩的時間開始準備作戰的工作,以備三郎隨時下達出征命令。

他們同樣不知道三郎為什麽會突然放緩步調,但在二十余年的相處裏,他們都十分肯定,織田家的家督織田信長是個不會滿足與防守的人。哪怕不是現在,幾日後也必定前去對陣武田。

事實上,三郎確實是這樣想的。讓他在岐阜老老實實待著等明智光秀回來,當然不可能僅僅是想要明智光秀跟著一起打仗這種事——織田家並不缺有智謀的武將。

讓他覺得自己需要等明智光秀回來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武田勝賴目前圍困著的明智城與明智光秀……還真是有莫大關聯呢!

明智城在早年是在明智光安(明智光秀明面上的叔父)的掌控下,隨後因為齋藤義龍的攻擊廢棄。明智光安在臨死前安排明智光秀逃離,鄭重將明智一族復興的希望盡數壓在了這名來歷不明的兄長養子身上後從容赴死,徒留被迫背上這麽一個重擔的明智光秀頭疼不已,完全想不通為什麽自己到頭來還是要扛起一個家族。

這大概就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的真實寫照了吧。

之後明智光秀投靠三郎的事情已經不用贅述。總之,在成為三郎的家臣後,明智光秀也是考慮過是否要掙得功勞,將明智光安身死的明智城拿回手中。但他實在不是一個物欲強的人,明智城在之前的爭鬥中也損毀得太過嚴重,幾近廢城,目前也只是在眾多支城的環繞下勉強承擔著“城”的責任,要再將明智城發展起來,在現在的戰亂年代顯然是癡心妄想。

而在火燒比叡山後,明智光秀在三郎的慷慨下獲得了志賀郡並在上面築坂本城,也就更不可能拿到明智城了。

明智光秀心裏清楚,也就從未提過有關明智城的事。奈何三郎本身思路清奇,能因為家紋相似就差點把鶴丸國永(刀劍)送給森長可,會因為明智城而想到明智光秀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了。而且除了明智光秀外,在攻下美濃後投靠三郎的“西美濃三人眾”也是博聞強記的角色,三郎一對他們問起明智城,這幾位出色的人才對於這座城池的歷史與歷代城主簡直是信手拈來。

所以說,原來明智城是明智光秀的老家啊!(並不是)

連明智光秀的叔父和父親都死在了那裏!(只是明面上的親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智光秀原本也應該繼承這個城的!(實際上並不能)

因此,哪怕武田軍已經圍困明智城,在難得明白了明智光秀與明智城的關系後,三郎也不覺得多著急。如果明智城的地理位置真的優越的話,也不至於在三郎攻下美濃後完全沒想過重新修築,武田勝賴選擇明智城作為攻打的目標,也僅僅是作為武田家代掌大權的人精心挑選出一個軟柿子來試手,除了會讓織田家的人提起警惕外,對於美濃的威脅還沒有到當初失守的驚險程度。反而是仍在飯田城的秋山信友更值得操心,家臣們都生怕武田勝賴攻下明智城後就能順勢在東美濃強行拉開一條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