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穿越之七十一

即使三郎已經給出了最後通牒, 延歷寺的僧兵還是頗不以為然。

長久以來,寺廟都處於受人尊崇的地位。比叡山延歷寺更是天台宗的本派山門,在嵯峨天皇時被賜號“延歷寺”,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

任織田信長再膽大妄為,也不可能對有悠久歷史的佛門凈土動手。就算信長真的腦子一抽, 對僧兵妄動刀兵,比叡山延歷寺的僧兵也不是吃素的——更何況, 織田信長眼下應該苦惱的不是他們這些清靜無為的僧兵, 而是淺井家的人。

無論是金崎殿後,還是姊川之戰,再到志賀之陣。無論是織田的哪一次危機, 都有淺井家的身影在其中。可以說一旦信長身死、織田潰敗, 淺井就可以踩著織田一躍而起轉而成為近江的豪族,而非曾經被六角逼到江北一角的弱小家族。

這樣的角色, 怎麽看也比比叡山延歷寺招人恨多了吧而且恐怕信長要鎮壓領地中的一揆就焦頭爛額了!

而且能在親弟弟織田信興被長島的一揆軍逼到在城破時切腹自殺後, 還與六角及淺井議和,這樣的織田信長, 也是在恐懼佛門力量的!

如果真的有神佛庇佑, 自稱法華宗信徒的織田信長又怎麽會對比叡山動手!

帶著這樣的想法, 在織田信長要求交涉的時候,比叡山延歷寺的和尚著實在心裏好好的奚落了信長一番。

尤其是在今年二月時,織田家的大將羽柴秀吉逼降了淺井家的猛將磯野員昌, 淺井家再無再戰之力, 只能任人宰割!

寺廟不問俗事, 也能看出信長的目的還是淺井家。他們比叡山延歷寺之所以會在森可成守城的時候出兵、在淺朝聯軍上洛失敗時為他們提供陣地,都是看在朝倉義景的面子上。

延歷寺沒有幫助淺井的理由。因此,即使織田信長在元龜2年(1571年)8月時,再次集結兵力浩浩蕩蕩朝著佐和山城的方向而來,延歷寺的僧人也沒有一點危機感。

果然,織田軍也一直平穩地以佐和山城為據地,將南近江一點點蠶食,目標直指小谷城——這種假象,只維持到了9月。

因為在9月12日,織田軍突然渡過琵琶湖,包圍了延歷寺……並將山上所有廟宇燒的片瓦不剩,無論是僧人還是婦孺統統殺得一幹二凈!!

……不過,這一天(火燒比叡山)到來之前,三郎還是有十分認真的征求家臣們的意見的。

更正一點,是讓明智光秀去說服那些不認可這一行動的家臣們。

再補充一點,除了森長可和明智光秀外,幾乎所有家臣都覺得火燒比叡山風險太大,不贊成這樣冒險的行為。

最後還要申明一點,不管家臣們同不同意,三郎都會按原本計劃出兵就是了。

攻打延歷寺的風險當然不是指火燒比叡山會造成多大的人員傷亡。事實上,現在所有人都覺得織田的目標是淺井,在此之前除了松永久秀在永祿8年(1565年)用鐵炮攻擊導致東大寺著火外,還沒有任何一個大名對佛寺下過手。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三郎以比叡山延歷寺為攻擊目標,沒有一個人會提前料到。僧兵和經過正經操練的士兵到底不同,森可成也不過是人數著實稀少、又吃了車輪戰的虧,才會送命在僧兵手中。這要論起來的話,有準備的織田打毫無準備的延歷寺,甚至不用費多少時間。

但是攻打寺廟的壓力並不是來自寺廟的僧兵本身,而是源於民眾!

延歷寺被稱為“日本佛教之母山”可不是浪得虛名!他們不同於石山本願寺因為推行人人都能成佛而籠絡的大批信徒,是真真切切的出了許多名僧,連織田信長(自稱)信仰的法華宗,其創始人日蓮上人也曾在此修學。

原本織田家就因為被石山本願寺針對,領土中的農民隱隱有一揆的兆頭,織田信興也是因為一揆身死。如果真的燒了比叡山延歷寺,那就是捅了馬蜂窩,真的要淪為“佛敵”了!

到時候會爆發的一揆,就不是像現在攻打南近江時遇到的這樣和緩!

因此,在三郎表示要攻打比叡山的時候,幾乎所有家臣都擺出了“我的天啊你又想幹什麽”的狂躁臉。

於是三郎也就順理成章地開口道:“那麽小光先來說一說消息吧。”

一時間被眾多人關注的明智光秀,隱約有種自己被架在火上烤的錯覺。他不由得搖了搖頭,忽視掉這種心理上的不適,鎮定地開口道:“京都有人傳來消息,武田家已經派人和石山本願寺接觸了。”

一時間,原本還在激烈反對的家臣們齊齊沉默了。

能被三郎重用的家臣自然都不是笨蛋,哪怕其中有個別偏科的,對於這種戰局上的東西也必須會是十分敏感。丹羽長秀意味深長的看了明智光秀一眼,最終還是沒有懷疑這種消息的來源,平靜的敘述道:“那麽,攻打比叡山就勢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