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2.14(第2/3頁)

屏幕上貼出了紙條的照片,是一串古怪的圖案。

這就是貫穿全文的玫瑰密碼。

前二十分鐘,是女孩一人的獨角戲。她嘗試破解密碼,尋找被搶劫犯藏起來的千萬黃金,但有幾個鏡頭很具巧思。

比如她在街上與公交車擦肩而過時,公交車窗上,有殺手的半個側臉。又比如在大街小巷尋找墻上的玫瑰圖案,頭頂的窗台上,是殺手在清理枯萎的花盆。

這部分劇情中,女孩很少開口,多是內心旁白,闡述她的推理和密碼。

換言之,所有的情緒都需要用肢體語言展現。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才十八歲,今年剛考上戲劇學院,但有多年表演經驗,是梅導演托了很多人,才物色到的人選。

演技不算純熟,難得眼睛明亮,滿是靈氣,加上她本人曾遭遇不幸,打骨子裏散發出一股沉默堅韌的氣質。

綜合考慮,與女主人公十分吻合。

女孩終於找到了黃金,耀眼的金子出現在熒幕的刹那,她彎起唇角,露出了一個甜美的笑容。

故事也在這裏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但緊接而來的問題卻是,她要如何利用這筆錢,完成復仇呢?

殺手出場了。

女孩找到殺手的時候,他正在……修電腦。

白T恤,卡其褲,亂糟糟的頭發,桌上丟著盒飯,電腦主機被拆散,零件丟了一桌。

女孩的眼底透出困惑,這是殺手,不是宅男?

江白焰就坐在簡靜身邊,湊近咬耳朵:“為了拍這個鏡頭,我特地學了怎麽修電腦。”

簡靜:“咳。”

他噤聲。

女孩懇求他為自己復仇,殺手拒絕了。

江白焰重現了試鏡時的表演,語氣平淡柔和,不是冷漠,不是冷酷,就好像隨口拒絕掉周末看電影的邀請。

沒有為什麽,沒有隱情,沒有刁難,就普普通通拒絕掉了。

女孩蒙了片刻,鍥而不舍:“為什麽?我有錢。”

“我不缺錢。”他說。

女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爸爸媽媽被人殺了,他們沒有犯過罪,無緣無故就這樣……就這樣死了,我一定要為他們報仇。”

他很奇怪地擡頭瞥了她一眼,說:“和我有什麽關系?”

女孩咬牙:“怎麽樣你才肯幫我?”

他說:“我沒有興趣,你回去吧。”

女孩鎩羽而歸。但她沒有放棄,第二天又來了,帶了一塊金磚。

殺手搖頭。

第三天,她主動替他照顧死了的植物,並告訴他怎麽種盆栽。

他還是無動於衷。

第四天,她一語不發,他去哪裏,她就跟到哪裏,並揚言:“如果你不答應,我就不走了。”

殺手無所謂。

可女孩有自己的堅持。自決意復仇起,她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困難,不到盡頭,絕不掉頭,否則這條漫長的復仇之路,永遠達不到終點。

“是的,我遇到了困難,但我可以解決它,我必須解決它。”深夜,她躺在被窩裏,對自己這般說。

第七天,她又去找殺手,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如果你的理由能說服我,我絕不再纏著你,可是你根本沒有理由就拒絕了我,我不認。”

“為什麽沒有理由就不能拒絕?”他問。

“沒有理由拒絕,為什麽不答應?”她反問。

殺手想了很久,也沒想出來為什麽自己不想答應——因為什麽呢?厭倦嗎?還是怕死,怕付出代價?

他如同行走在大霧的街頭,看不清來路,不知道去路。

“那好吧。”他同意了。

因為,“我想知道,為什麽我不想答應。”

——自這一刻起,他的靈魂蘇醒了。

電影放映後,許多影評人提到了這一段劇情,並點評:“和許多給女主角增添考驗的情節設定不同,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關鍵不在於女主人公的堅持和毅力——雖然確實有所體現——但導演想表達的是殺手的自我覺醒。

“人只有在詢問自己的來路與歸宿時,才意識到自我的價值,靈魂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產生獨屬於個人的華光……”

殺手開始尋找自我的答案,女孩卻在復仇的深淵裏墜落。

鎖定仇人,調查當年滅門案的始末,女孩終於知道父母為什麽被殺:他們是一企陰謀的目擊者。

案件抽絲剝繭,逐漸顯露出真相,眾多嫌疑人中,幕後黑手浮出水面。

這一段推理中規中矩,挑不出什麽大毛病,證據鏈完整,能自圓其說,10分不行,7分還是可以的。

同時萌芽的愛情就要出彩很多。

比起克制的文字,梅導演在這一點上更為奔放。雖然並沒有告白,但雙方的眼神交匯,和情不自禁地小動作,都暗示了感情的變化。

熙熙攘攘的馬路上,敏銳而隱蔽的護持。

夏日的傍晚,一道走過梧桐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