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縱火案(第2/3頁)

去4S店,在熱情的小哥哥和小姐姐的招待下,報出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綜合性能、價格、品牌、舒適度和安全性推薦幾款滿足要求的車型。

簡靜不懂車,也沒打算自己研究。

差不多就行了,萬一什麽時候又燒了/撞了/報廢了呢?

又不是阿笠博士的車。

最後小姐姐們推薦了寶馬X5。

理由很感性:“以前男人諷刺說什麽,女孩子寧可在寶馬裏哭,也不要在自行車上笑。可現在的女生,都是自己買的寶馬。”

簡靜:精準營銷,人才啊。

她從善如流,簽字買下。

不過,事後康暮城問她怎麽挑了這麽大的車,不選小一點的,她說的卻是:“假如什麽時候要撞上去,大的比較有安全感。”

小哥哥推薦給女生的車,都是小型車,甚至有MINI款的。

有沒有搞錯,萬一兩車相撞,這麽小不會翻嗎?

大一點才有安全感。

買完車,簡靜的行動頓時方便許多。

她又去了理發店。

熟悉的托尼老師春風滿面地迎上來:“簡老師,又來做保養?哎呀,這頭發是怎麽了?”

被火燎過的頭發枯的枯,焦的焦,慘不忍睹。

簡靜嘆口氣,道:“一言難盡,先給我處理一下吧。”

托尼老師來了精神:“沒問題,交給我吧。”

洗頭,修剪,燙染,養護。

一套流程下來,沒有八個小時走不了。

正好看看縱火案是怎麽回事。

如季風所言,幾場火災都上了報紙,均有詳細報道。

第一場:某日晚上,某學校的宿舍電器使用不當,燒了一間寢室,只有當時使用違規電器的學生被燒傷送往醫院。

第二場:某日傍晚,某出租房起火,為電瓶車充電時發生事故,自燃起火。主人不在家中,無人傷亡。

第三場:某日夜晚,公園有人燃放焰火,點燃裝修材料導致起火,無人員傷亡。

第四場:某日下午,化工企業材料泄露,爆炸起火,多人死亡受傷。

第五場:某日淩晨,酒店電路老化,不慎著火,多人死亡受傷。

第六場:某日深夜,幼兒園起火,燒掉了一棟教學樓,但無人傷亡。

簡靜馬上篩選出了季風所說的異常事件。

公園和幼兒園。

其他四起案件都有明確的事故原因,雖然造成的結果不一樣,但都是比較常見的案例。

只有公園和幼兒園的有點奇怪。

幼兒園不用說,半夜三更壓根沒人。

公園這個也很奇怪。

和平市除非有批準報備的活動,否則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誰半夜三更跑到公園去放煙火?就算是小年輕腦筋搭牢了,追求浪漫,也該選風景秀麗的地方。

可著火點是公園翻修的遊樂場,堆滿裝修材料,臟且亂。

誰跑去那裏放煙花?

再加上昨天她親身經歷的商場著火,這三起案件,有兩個特殊之處。

一是均為公共場合,二便是都在深夜。

公共場合除開酒吧KTV之類的娛樂場所,夜晚都沒人。昨天他們遇到,也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

簡靜大感興趣,和季風發微信:[這個案子有點難查]

季風:[你有什麽想法?]

簡靜回復:[有兩個可能]

[幾起火災發生時,都是深夜,並且是公共建築,一般人比較少。如果真的是人為縱火,TA可能並不想造成太多的人員傷亡,只是純粹喜歡火。]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玩火在犯罪心理學中並不罕見。其中有一類人縱火,並沒有深仇大恨,純粹就是喜歡看火著起來的樣子。

考慮到現場並沒有出現“無畏”的救火英雄,基本可以排除是想通過縱火再救火刷存在感,尋找自我滿足的可能。

——這類人通常被集體排斥,行為怪異,渴望獲得認同。

[但都是公共建築,也可能是在表達他的不滿]

縱火危害極大,早就被犯罪學分析過很多次,可以被分為四類:

1、指向某人的工具性;2、指向某物的工具性;3、指向某人的表達性;4、指向某物的表達性。

所謂工具性縱火,就是把火當做達成目的的方式,火本身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只是選擇了這種方式而已。

指向某人,意思是為了報復或者引起某人的主意。尤其是一些權威人士,如果某人有以自己命名的大廈,他的反對者就可能燒掉大樓,以此表達憤怒。

同理,因為恨老師,可能燒學校,恨醫生,就燒醫院。

指向某物則更加簡單,四個字,毀、屍、滅、跡。

而表達性縱火,則比工具性更復雜一些。

指向某人的表達性縱火,多為精神障礙人士,他們企圖用這樣的方式引起一些人的關注,是一種另類的呼救。

而指向某物的表達性,就是上述簡靜提到的那樣,就是愛玩火,享受火焰熊熊燃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