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驗屍(第2/3頁)

情感糾紛一向是社會關系中的排查重點,梁警官追問:“你們沒有交往嗎?”

“她四十歲,我二十四歲,交往?”艾迪嗤之以鼻,“各取所需而已,有什麽好交往的。”

梁警官頷首:“那麽除了你之外,你知不知道死者和誰有這樣類似的關系?”

艾迪平靜地說:“不知道,我不關心,也不在乎。”

梁警官又問:“你昨天最後一次見到死者是什麽時候?”

“昨天晚上。他們喝完酒後,我過來和她說了會兒話。”艾迪回答。

梁警官:“大致時間是幾點鐘?”

“十點左右吧,具體記不清了。”

詢問到此中止。

梁警官放他離去,問在浴室裏的簡靜:“你對他的證詞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他在八點半左右來找過我,當時畫家應該還在喝酒。”簡靜說,“我們需要整理出每個人的時間。”

梁警官問:“他為什麽來找你?”

簡靜:“交朋友。”

“原來如此。”梁警官心領神會,“找到新線索了嗎?”

簡靜道:“畫家的口腔黏膜和牙齦上有些微出血,可能是被悶死的。我在她的鼻子裏找到了一點點的纖維,是藍色的細絲。”

話音未落,兩人的目光同時落到墻邊沙發的抱枕上。

那是常畫家專門尋來的刺繡抱枕,圖案是梵高的星月夜。

梁警官沉思許久,說道:“或許我們應該提取一下門鎖上的指紋。”

“你帶工具了嗎?”

她道:“車裏有痕檢的工具箱,但我不會用。”

簡靜:“……我會。”

梁警官:“……很好。”

提取指紋其實並不難,尤其是門鎖這樣較為光滑的表面,使用粉末和膠帶即可完成。

粉末是最常見的鉛粉,純鋁粉碎制成,需要佩戴口罩使用。簡靜拿了一把灰鼠毛制成的毛刷,蘸取少許粉末,手指敲擊柄刷,在門鎖上抖、抖、抖。

這門技巧和平時抖掉散粉有異曲同工之處,關鍵在輕、均、柔。

待表面附著一層均勻的粉末後,再用幹凈的梳子輕輕掃動,直到顯現出指紋的紋理後,再將多余的粉末掃幹凈。

而後,用特制的膠帶,如同以前用透明膠黏走寫錯的鋼筆字,輕快的粘走。

簡靜提取到了兩枚不完整的指紋,但她卻一點也不樂觀。

“太幹凈了,只有兩個。”她說,“肯定是艾迪開門的時候留下的。有人曾經擦過門鎖。”

假如門是由常畫家反鎖的,不可能留下這麽幹凈的兩枚指紋,現在上面只有艾迪的指紋,反而能夠證明是有人擦掉了痕跡,再反鎖上門,制造出密室。

梁警官拿了放大鏡,仔仔細細觀察門鎖後說:“沒有線摩擦的痕跡,也沒有黏性的膠帶,應該不是什麽機關。人是從陽台翻出去的吧。”

“我也覺得。”簡靜失笑,“現實中做機關太難了。”

要知道,網上那些精彩的連鎖反應視頻,是經過無數次嘗試才能展現出驚人的效果。除非是簡單的老式門,否則誰也不能確保幾次就能成功。

比起什麽機關反鎖,爬陽台顯然簡單也合理得多。

“走吧,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我們能提取到一些足跡。”

勘察足跡用的是一種便攜式的手電,扁平光源,很容易照出足印的痕跡。排除掉艾迪和簡靜的鞋印後,他們在陽台欄杆處找到了半個鞋印。

鞋印有一個LOGO,是酒店定制的拖鞋。

“VG,梵高,是我們那棟樓的鞋。”簡靜說。

度假酒店共三棟樓,左邊莫奈樓,住著艾迪、小路、小田,中間達芬奇樓,只有常畫家一人住,右邊是梵高樓,陶總、夏甜心、吳作家、簡靜和康暮城都住在那裏。

梁警官心思細膩:“為什麽你們這些客人都住在這邊?”

簡靜道:“風景最好,正對著湖。”

“你確定不是你的鞋?”

“我翻陽台過來的時候,穿的是球鞋。上午去過山裏,帶了點泥。”簡靜指著旁邊最小號的鞋印,十分肯定。

梁警官繞著鞋印看了兩圈:“是你們樓的鞋,不一定是你們樓的人。我們得去詢問一下昨天每個人的不在場證明。”

*

為了獲得最佳效果,簡靜和梁警官分頭行動。

梁警官單獨詢問每個人的不在場證明,而簡靜則與其他人一起,通過閑聊來打探蛛絲馬跡。

小田很擔心:“老師是怎麽死的?”

“不知道,法醫沒來。”簡靜充分發揮小說家能編的特長,一本正經地說,“剛才我看過了,屍體上沒有傷口。”

小田猶豫一下,輕聲道:“這是什麽意思?”

“淹死的吧?”陶總推測,“她喝醉了,水一直放啊放,把她淹死了?”

夏甜心偏過頭,疑惑道:“那浴室裏應該都是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