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玉琢1

【卷二玉琢】

仙界靈域無數,仙氣最縹緲最充沛之處當屬一十四州。

作為仙界第一學府,一十四州最為人稱道便是鑲著戰神長淵這塊金字招牌。

和凡間修士相比,仙族弟子雖然天生仙元,不必費力結丹,但仍要從九重天道裏選擇一條道,刻苦歷練,方能穩固仙元,飛升成神,長生不老,與天地齊壽。

仙族子弟仙元根據修煉程度,可分為九階。

達到九階時,仙元才可徹底穩固,才有資格進入“天道”修煉。天道九重,分多情道、功德道、心道、無情道、陰陽道、丹道、器道等九大類別,最受青睞的是功德道與心道,前者主要通過下山歷練,懲惡揚善,不斷積攢功德,後者主要通過閉關吐納,讓“心”遨遊太虛,與天地溝通,也就是傳說中的“坐著飛升”。至於部分在丹藥或煉器上有特殊天賦的弟子,多會選丹道或器道。

而最坎坷最艱辛的當屬無情道,因無情道要求人斷絕情愛和一切世俗牽絆,做“無心之人”,入此道者,要經歷天道內最暴烈最殘酷的三十六道秘境試煉。但同樣的付出對應同樣的收獲,無情道也是九重天道裏能最快步入神域的道。

仙族弟子的容貌,也基本固定在“天道”將成時期。

因而一定程度上,容貌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資質。

戰神長淵,天生劍心,三界唯一一位步入上神域的劍神,從其至今仍俊美佻達的容貌就能窺見其修為高深程度。千年前在仙魔大戰中憑一柄赤霄劍擊退魔兵數萬,並血洗魔域,斬魔君問天頭顱,分其肉身,鎮其魂魄於西方蜉蝣海,一戰成名。據說那一戰仙族和魔族都殉了數萬兵馬,天地變色,血流成河,戰況之慘烈,摧折三界。若非長淵力挽狂瀾,整個仙族都要覆滅。

一十四州每百年開山收一次徒,每回沖著戰神長淵名號來拜師學藝,期冀體味一下那一劍憾九霄沖天劍意的仙族弟子數不勝數。

然而三萬年來,長淵也僅收過兩個徒兒。

大弟子乃天君之子,天族太子墨羽,含九階仙元而生,屬於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類型,在劍道上可謂天縱奇才,天賦異稟,三百歲時便窺破七重天道,步入神域。可惜三百年前因為替長淵擋劫,碎了一魂一魄,長睡不醒。

至於小弟子麽,至今仍是個謎。

只聽說出身“十二世家”之一的麒麟宮,因為幼時被麒麟王夫婦誤當做親子抱錯,一直被當做麒麟宮小少主千嬌萬寵的養到一百歲,直到百歲宴上,真正的麒麟少主歸來,麒麟一族才發覺這個驚天錯誤。

比抱錯孩子更讓麒麟族崩潰和難以接受的是,他們細心呵護了一百年,千嬌萬寵養大的“小少主”,竟是惡名在外、以刁蠻著稱、地位極卑賤的蜀中巴蛇一族。

一仙一妖,天差地別。

只因頭上都長著角,才混淆了血脈。

好在麒麟王夫婦寬厚,並未把那小巴蛇趕走,仍讓他留在麒麟宮,吃穿用度也按著少主標準,後來到了進學年紀,也讓他跟著麒麟少主來一十四州拜師學藝。

這樣的身份,按理是沒資格拜入劍神門下的。

但據說這小弟子容貌和昏迷不醒的天族太子墨羽很有幾分相似,尤其是眼尾一粒朱紅小痣,簡直和墨羽生得一模一樣。

三界無人不知,戰神長淵這些年為了喚醒徒兒墨羽,人雖在雪霄宮,元神卻歷遍了四海八荒,寒來暑往,尋找靈丹妙藥和醫治之法。

乍見一個和墨羽生得如此相似的弟子,當做慰藉收入門下倒也可以理解。否則堂堂戰神,什麽樣兒優秀的弟子收不到,怎會瞧得上一條妖族出身的小巴蛇。

說這小弟子成迷,也正是因為此子自入戰神門下以來,在修為上竟毫無建樹,連仙界最能彰顯年輕弟子實力的仙界大會都沒參加過。

一十四州最北面,有山名百仙。說是叫百仙,裏面住的卻不是真神仙,而是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妖獸。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通通都有。

據說都是州中弟子下山歷練時捉回來,封印到山裏的。

這些妖獸個個都妖力深厚,曾是為禍一方的大禍害,圈養在此地,便是防著它們再躥出去作惡害人。為了防止有弟子被妖獸所傷,州中明確將此地列為禁地。

但百仙山作為一十四州領地,本是仙氣極充沛之地,甚至有一十四州“第二心臟”的稱號,皆因山中生長著大量珍稀的靈草靈獸。

這些靈物或是能讓人一日千裏、增長修為的神物,或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靈丹妙藥,或是隨便燉個湯,都能讓人白發變新、一夜回到年輕時的駐顏珍品,即使知道危險,隔三差五的仍舊有弟子“惡從單邊生”,入山探險。

天色尚且灰蒙蒙的,東方一片暗淡的魚肚白,連山裏最勤勞的妖獸都還未出洞覓食,崖邊斜斜探出的一支靈木上,已經藏著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