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7章 家破人亡聚寶盆(13)

皇宮內廷,文華殿的內殿當中。

此時那是一片慌亂尖叫。

救命啊!有刺客啊!陛下遇刺了!救駕!太醫!太孫陛下!躲……

叫什麽的都有,如果仔細聽聽的話,甚至還能隱約聽到叫娘的。

這份混亂一直等到喬木離開了幾分鐘後,這才稍微平復一些,不過剛一平復,外面就又有人氣喘籲籲的跑過來稟告道,太廟被天降大火給燒了,而且那火焰水潑不滅。

皇宮裏已然人心惶惶。

此時此刻,不論是太孫還是在場的其他大臣,臉色都是相當的難看,一國皇帝被人當場殺了,國家太廟被人點火焚燒,這是很多時候被外敵攻破皇宮,都沒有的羞辱。

但他們此時也無可奈何,只能一邊命人救火,一邊調兵遣將,雖然他們知道,抓到兇手的可能性並不是很高,就算是封城啥的,抓到兇手的可能性都不高,但是樣子還是要做的,這城也是必須要封的。

不把城封好,把秩序穩定好。

他們怎敢敲皇帝駕崩的喪鐘。

很快,大概也就是在太廟被徹底燒幹凈的時候,城也徹底的封了起來,大內禁軍之類的更是嚴守金陵城內的大小街道,再之後,自然就是相當嚴肅的敲喪鐘了,這一次是整整四十五聲,九五之聲鐘鳴。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城裏那些慌張的百姓才明白發生了什麽,才知道太子死後沒多久皇帝也死了。

一時間,賣白布的都快發了。

再說皇宮,文華殿那邊。

因為太子死亡的原因,文武百官先前其實一直都在文華殿那邊吊唁太子,所以如今宣武帝被人刺殺死亡,皇太孫自然也用不著再次令人去召集文武百官過來,大家在文華殿這邊就能夠直接開始議事了。

但有些事可不是好商量的。

宣武帝的權勢足夠,威懾力也足夠,太子雖然比宣武帝差點,但好歹做了幾十年太子,太子位置相當穩固,所以威懾力也夠,不過這個所謂的太孫嘛,在此之前連參政議政的權利都沒有,甚至還在文華殿這邊學習呢,哪有威懾力可言?

所以商議的時候,不少大臣都直接把太孫給拋到一邊,自顧自的商議了起來,然後有的覺得應該將真實情況通報天下,然後派兵大搜大檢天下,一定要把兇手給抓住。

因為這種情況太惡劣了。

比先前親王被刺還惡劣很多。

有的覺得這次的兇手應該就是先前親王被刺的兇手,先前為了追查親王被刺兇手也沒少下功夫,可最終不還是徒勞無獲,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接一個親王被刺殺死亡。

真實通報情況後若是還徒勞無功的話,那只會讓天下百姓笑話。

只會降低皇室威嚴。

與其那樣動搖統治,還不如說宣武帝是因為太子去世而悲傷過度去世,將真實情況給遮掩下來呢。

甚至還有的覺得應該想辦法跟兇手聯系上,或者說給沈家平反。

不然再這麽下去。

皇室都快要名存實亡了。

等皇室的主要人員幾乎都被刺殺死亡之後,那這天下還能算是沐家的嗎,萬一回頭登基一個,就被人刺殺一個的話,那又該怎麽辦?

說到這,就連一直沒有發話的皇太孫都不由打了個哆嗦,心生畏懼,他是眼睜睜看著喬木進來,隨手三個飛刀,就殺了他皇爺爺的。

所以在聽到自己登基也有可能被殺後,立刻心生畏懼也很正常。

但不管怎麽說,這件事情肯定要有個結果,對外得有一個交代。

因此經過一番商議後。

準確來講,是經過一番幾乎媲美於打鬥的商議之後,最終得出了遮掩宣武帝真實死亡原因,對外宣稱他是悲傷過度而去世這一結果。

反正他年紀也不小了,前面又死了那麽多兒子,最疼愛的太子還又死了,悲傷過度去世也很合理。

對外公布完這消息後。

接下來自然就是皇太孫登基。

因為國不可一日無主,再加上還有一個實權王爺正在趕回來的路上,那些大臣們出於擔心皇位繼承出問題,同時也是想著小皇帝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在宣武帝駕崩後的第二天,就匆匆給皇太孫安排了祭天典禮和繼位大典,改年號懷赦。

也就是在他繼位後第三天。

受宣武帝詔令的那兩位外地藩王,這才好不容易快馬加鞭的趕了回來,在他們出發的時候,皇帝太子都還活得好好的,在位的皇帝還是他們父親,等他們趕到金陵城的時候,皇帝和太子已經都死了,在位的皇帝直接變成了他們的晚輩。

這番變化,那真的是讓他們兩人都有些接受不能,心情很糾結。

但不管如何,事實已定。

他們只能開始先給先帝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