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攻大同

黑雲壓城城欲摧。

清軍圍大同城十數日,大同城外,營帳如雲。

這日傍晚,收兵之後,多爾袞召諸將議事。等散了軍議,尼雅哈與嶽樂並肩而行。

嶽樂並不是姓‘嶽’,他全名叫‘愛新覺羅·嶽樂’,是努爾哈赤之孫,也是阿巴泰的第四子。

“唐節確有些能耐,要攻下大同,只怕還要半月之期。”

“我早就勸過睿王,等其糧草告罄,大同可不戰而取,如今卻成了硬仗。”

嶽樂道:“兵出飛狐陘、取雁門關攔住了唐節退路,不讓他縱深而守,大局已經達成了,至於滅唐節是打硬仗還是緩仗,對睿王而言不重要。”

尼雅哈點點頭,道:“我始終覺得睿王太顧忌王笑了,如此攻城,死傷未免慘重。”

“是啊,諸將總說‘讓那些漢軍送死沒什麽、劫掠山西百姓補充糧食沒什麽’,但我大清要想在關內立足,必須要優待漢人才好。”

營寨外,一片哭嚎之聲遠遠傳來……

嶽樂佇足聽了一會,長嘆了一聲。

尼雅哈敏銳地察覺到嶽樂想談的不只是戰事,擡手引嶽樂進到自己帳中。

兩人進了帳,尼雅哈問道:“貝勒爺想說什麽?”

嶽樂微微苦笑,道:“如今大戰既起,後方當以穩定為妥,我想勸睿王停止在京畿占房圈地,你可願與我一起上書?”

尼雅哈猶豫了一下,道:“你前次上書已經被睿王駁回了,如今在外打仗,卻談京城內政,恐睿王怪罪。”

“正是在外打仗,那些阿諛獻媚的奴才不在睿王身邊,我們也許能勸動睿王。”

“勸不動的。”尼雅哈搖了搖頭。

他說著揮退親衛,又朝帳外看了看,脫下身上的盔甲坐下,披上一身寬袖的袍子,舉止間頗有幾分風雅。

“我們年歲相仿,貝勒如今還不到三十吧?”

“二十又八。”

尼雅哈道:“貝勒你工於詩畫,文章畫技比漢人大儒猶不遜色。再看睿王,不過三十多歲,行事作風卻像是老一輩人,仿佛是活在當年……太祖皇帝殺無谷之人的時候。”

滿人沒那麽多講究,嶽樂聽了點點頭,道:“是啊。”

尼雅哈又道:“若非範大學士苦勸,睿王尚且做不到如今這樣親善漢人。若論胸懷氣度,他遜先帝遠矣,又何苦再勸他?”

“形勢不同了。”嶽樂道:“大清入主中原,滿人少、漢人多,若不安民,何以為繼?”

“道理睿王怎麽可能不明白?但他做不到,他打心眼裏以滿洲習俗為傲,卑鄙那些漢人。”

嶽樂道:“你說的我明白,但你看如今天下形勢。北楚攏絡民心,實力日增。我大清本也有諸多良政,本該靜待天下歸心,偏偏在這關頭,睿王連施苛政,占房圈地、大肆拘漢人投充!如今攻打大同,又四下搶奪百姓糧食,任將士燒殺搶擄,豈有王師風範?”

尼雅哈默然了片刻,緩緩道:“這道理睿王懂。”

嶽樂道:“我怕的就是他懂,卻還是做了。”

尼雅哈與嶽樂對視了一眼。

嶽樂緩緩問道:“所以……攻下大同之後,睿王必定屠城,以抹掉此事,對嗎?”

“我確實也是這麽認為的。”

“那你還不願與我一起上書?”

尼雅哈又沉默了一會,他思量了良久,忽然說了一句題外話。

“貝勒爺文武全才,陛下一直想與貝勒爺多多親近。”

嶽樂一愣。

尼雅哈注視著他的眼睛,又道:“如今天下未定,陛下又是幼沖之齡,故悉事決於睿王。但睿王多病福薄之人,往後這大清的軍國大政,不知由誰決策?”

一句‘多病福薄’,嶽樂深吸一口氣,已完全明白了尼雅哈的立場……

他恍然想起,眼前的葉赫那拉·尼雅哈是孝慈高皇後的侄子、是先帝的至親,必然也是擁護陛下血脈,豈能是睿王一系?

先帝畢生經營,致力廢除八王議政、集皇權於一身。如今先帝雖崩,遺澤之厚遠超自己的想像。

這大清朝看似臣服於睿王,但暗流中多少人在蠢蠢欲動?

他們在等什麽?

等睿王平定天下,然後……狡兔死,走狗烹?

……

眼看嶽樂不說話,尼雅哈又道:“等攻下大同,擊殺唐節之後。睿王系社稷於一身,是不會親自南下的,在我想來,應該會封你三哥博洛為主帥。

說起來,饒余郡王的幾個兒子真是個個出色,博洛屢立大功,眼下也終於得了睿王重用了,這是好事。

但我們更欣賞的還是貝勒爺你,你是當今大清最出色的宗室子弟,文韜武略、屢立大功,卻不受重用,陛下恨不得立刻親政為你封王。”

尼雅哈沒有說‘我們’是誰,但結合他的前一句話,意思顯然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