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北使團(第2/4頁)

這是南楚派來與清朝議和的使團。

去年,沈保當了首輔之後,除了想拉攏王笑,也覺得王笑做事不靠譜……打了一場勝戰,既不向朝廷請功,也不與清進行戰後協商,這算什麽回事?

往後是戰是和,總得有個章程。

當然,山東只是藩鎮,說了也不算。

這種事當然是要朝廷說的算。

既然是朝廷說的算,當然是議和為好。

想與清朝議和的也絕不僅沈保一人,次輔應節思、太仆寺左少卿馬成禹,以及一眾朝臣紛紛請奏議和。

提督沿海五鎮水師的總兵陳東銘更是自告奮勇,上表請命北使。

當時,唯有兵部右侍郎石夢農堅決反對,極力主戰,終難以扭轉朝廷決議,又深知陳東銘軟弱,請求另擇合適人選,依舊被駁回。

石夢農只好親自請命北使,以免陳東銘賣了社稷利益。

南京朝廷倒是答應了,讓石夢農兼右僉都禦史,提督河北,聯絡關東軍務,為使團主使。

陳東銘進太子太傅、馬成禹進太仆寺卿,二人為副使。

石夢農深知此事乃與虎謀皮,也做好了死在京城的準備。

“望陛下時時記北部之恥,勿以為議和必成,勿以議和為恃。以當社稷為重、以恥仇為念、以淪陷之民為憂,整軍飭兵,方可恢復大業……”

石夢農朝年幼的小皇帝三叩九拜,帶著使團離開了南京。

他深深感到使團北上與清廷議和無比荒唐。

依朝廷的意思,楚朝與清朝可為兄弟之邦,從兩國陛下的年齡考慮,楚帝為兄,清帝為弟。

甚至還可以合力討逆。

這“逆”指的應該是唐逆……

離京時,石夢農還在想,倘若能南北合力,未必不能收復河山。

——幸而沈首輔還派人聯絡虢國公,收山東之兵……

百余人的使團順江而下,走海路到天津。

等在天津下了船,聽聞南邊傳來的一系列消息,石夢農站在海岸邊良久無言。

沈首輔致仕又身亡,齊王已叛逆稱帝……

這場出使,都還沒到北京城,自己這個使團就已經成了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國破家亡,當了亡國奴的悲哀湧上心頭,不可斷絕。

石夢農也只能趴在海岸上撕心裂肺地大哭了一場。

哭到聲嘶力竭,兩次暈闕,醒來之後……差事還得辦。

內閣首輔換了人,但陛下還是陛下,他手持的是大楚皇帝的禦書,絕不可朝令夕改,半途而廢……

沒有人理解石夢農捧著禦書一路再回京城時是什麽樣的心情。

清軍入城時,他母親就在京城,絕食而死。

“吾雖婦人,身受國恩,不能苟且求活,寄語吾兒,勿以吾為念……”

石夢農路過正陽門,又想起了母親的遺言。

他喃喃道:“娘,孩兒此行,亦是孩兒死日也……”

清朝禮部主事高孝貞在正陽門迎接了使團,馬車繼續向前行進。

到了地方,石夢農掀開車簾,擡頭看去,一股怒氣沖上腦門。

只見那衙門上分明是“四夷館”三字。

石夢農猛一轉頭,盯著高孝貞,道:“我持大楚天子禦書,你敢以屬國之理相待?”

高孝貞臉色泛起些尷尬,應道:“下官也只是奉命行事。”

他話到這裏,壓低音量,道:“石大人,何必這樣激憤?這是在京城,大清的地盤……”

石夢農不等他說完,重重將車簾摔下。

“我大楚絕非清朝屬國。這四夷館,我寧死不入!”

高孝貞頗為無語,忙派人把事情報上去……

……

“楚朝使節?北邊的還是南邊的?”

“南邊的。”

多爾袞拿起情報看了看,沒了興趣,目光重新落回地圖上。

馮伯衡瞥了一眼墻上的地圖,揣度著多爾袞的心思,低聲問道:“皇叔父攝政王是在考慮怎麽對付北邊的殘楚?”

“本王早就說過,王笑不除,必為我大清心腹之患。”

多爾袞說著,深深皺起了眉。

本來,大清降服朝鮮、蒙古,對內又一直勵精圖治,國力鼎盛,但這兩年在關外苦心經營的局勢被破壞了不少……要想一統江山,只怕該求速勝了,偏是在山東被阻擋了步伐……

這幾天與諸王商議,討論今年該西進還是南下,遲遲沒有議出結果。

但多爾袞心裏已有了個大致的計劃。

他擡起手,從北京到山東劃了一下,從西安到山東劃了一下,又從朝鮮到山東劃了一下……

馮伯衡擡眼一瞥,傾刻明白了多爾袞的主張。

“依奴才淺見,諸王提議直取山東,恐不妥當,該先滅唐賊才是。唐中元去歲才大敗,正是士氣低迷、民心不穩、錢糧緊張之際,我們在開春之際攻打他,不給其休養生息之息,兩年內,必可平奪得山西、關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