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4/4頁)

說白了,周老太爺當年采取的是最穩妥低風險的投資方式,不是買地拿租子,就是買店鋪收租金。還是後來周老爺開始鼓搗酒樓後,才陸續有現錢流入,但他急於擴張,留在手裏的錢並不多。

一下子拿到了二百兩銀子,他是既興奮又有些不安。

興奮的是終於可以真正的當家做主了,不安的則是後續徹底沒了依靠。

要知道,哪怕他對外自稱那些酒樓飯館是他一手創立的。但實際上,鋪面是周老太爺掙下來的,掌櫃的都是經過考察合格的,還有周家每年都有固定的地租房租入手,哪怕酒樓真的賠本了,也絕不會傷筋動骨。

這種創業是沒有壓力的。

而現在,才是真正的好壞都是自己的了。

行駛到半路上時,周老爺已經決定返回家鄉了。當然是先回孝義鎮周家拿到東西後,再帶著大包小包的回家鄉。

是的,周老爺其實並不是孝義鎮的本地人,他是距離孝義鎮不算近的青石鎮人。曾經祖上也是小地主,小時候過得也是好日子,畢竟家裏就他一個兒子。誰知運氣不好攤上了這種亂世,他父親和祖父不像周老太爺那麽警醒,等意識到局勢變壞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家的商隊在路上出了事兒,家裏的流動資金都給了商隊,如今錢沒了,貨送不到。更要命的是,他爹就是跟隊的人。

頂梁柱先走,老爺子後走,老太太也沒能熬住,至於他娘到底是沒了還是又改嫁了,他直到如今都不清楚。反正某一天醒來,家裏已經空無一人了,連最後的老仆都卷了行李走人了。

還好族裏的宗老還算靠譜,讓他用自家的宅院做抵,總之好歹給了他一個棲身之地,讓他好端端的長大了。

再然後他也出去闖蕩了,就有人告訴他,他祖父曾經給他定過親,對方是孝義鎮人士……

當初定親時,兩家的情況應該是差不多的,甚至很有可能周老爺家裏的情況更好一些。畢竟正常情況下,都是高嫁女低娶媳的。

可如今,周家依然紅紅火火,他卻落魄至此。

周老太爺倒是沒有悔親,但因為當年定親時,他以為自己將來還會有其他兒女,因此將長女訂出去,那是丁點兒都不曾猶豫的。可誰知,這些年過去了,他卻一直沒能生下別的兒女,獨女再外嫁,要是高嫁也就算了,嫁給一個窮得連叮當都不會響的人……

最終的結果就是,周老爺改姓入贅,但約定了三代還宗。

如今,三代還沒到呢,他就可以先回去了。

想想已經很多年不曾回去的故土,周老爺那可是萬千思緒湧上心頭。

對了,在回去之前得先把姓氏該回來。

他對兒子說:“以後你就不叫周富貴了,你叫賈富貴。”

突然被改名的賈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