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7頁)

而且那時候,有人故意在他面前嚼舌根,說他父母之所以養大他是為了讓他給父母養老。

他一尋思,沒毛病啊,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就很有道理,特別對。

也因為他腦子不太利索,愣是沒叫外頭那些閑言碎語所影響。後來,他那個已出嫁的大姐家裏搬去了靠近城裏的地方,他父母也隨之搬了幾次,最終在距離府城不遠的小村子裏安了家。

那時候,他也有十幾歲了,能幹得了活了。可惜他養父母年歲實在是太大了,等他能給家裏掙錢的時候,他養母已經過世好幾年了。他養父一直惦記著讓他娶媳婦兒,也有仔細的攢錢,他姐姐家的外甥其實比他的年紀還要大一些,能掙錢後,也塞了一些錢給他。

好不容易錢差不多夠了,結果他闖下了大禍。

在府城的城門口,把一人撞成了傻子。

剛開始還不知道那麽嚴重,就是人暈倒了,頭破血流的。家裏攢的錢也被拿去請了大夫抓了藥。相熟人家聽說了這事兒後,暗示他把人丟到山裏去,橫豎那時候世道亂,每天都要死幾個人,丟到後山去喂狼,保證沒人知道。

他不同意,他養父也不同意,還把那個說風涼話的人趕了出去。

最終,人倒是被救回來了,就是腦子比他還傻。

呃,就是趙二老爺。

之後的事情就是那樣了,本來是父子倆相依為命的,又添了個趙二。等王有糧的養父過世後,趙二又往家裏撿了個棄嬰,於是他們家還是一家三口。

日子就這麽磕磕絆絆的過著,王有糧有時候就在想,當初那些碎嘴的村民還說他養父母養他是為了將來給他們養老。可他養啥老了?他養母過世的時候,他還不到十歲呢,就算平常也幫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可完全扯不上養老啊!

他養父其實也沒叫他養著,哪怕一把年紀了也仍然在努力賺錢,好攢下錢來給他娶媳婦兒。後來他闖了禍,把家裏的錢都花了個一幹二凈,直到他養父過世,都沒能娶上媳婦兒。

就感覺吧,養他挺虧的。

甚至那時候他還沒太多的感覺,因為哪怕小時候有人在他耳邊叨逼過一些話,他也沒往心裏去。再說那也太多年了,他壓根就想不起來了。也因此,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是父母的老來子,那就算虧了,也就這麽回事兒吧,誰讓他父母那麽晚才生下他呢?沒享福人就沒了。

直到在趙府,趙桂枝捅破了這一切。

王有糧沒少感概,他養父還是做買賣的人呢,別的買賣暫且不說,他這樁買賣可真的是太虧了。

“我爹太虧了,我這要是再改了姓,回頭給他燒紙都沒臉了。橫豎你們家人多,不差我這麽一個,平常走動我也管你叫哥,成不?”

“成,有啥不成的?”

在了解了自家五弟這些年的經歷後,江大伯也是十分感概。

主要是,當初江爺爺是自願將小兒子送養出去的,是沒收一文錢,但那也是自願的,想著在家裏肯定沒活路,送出去興許能養大呢?而對方也確實是費心費力的把孩子養大了,如今人也沒了,王家人口還少,怎麽說那邊更需要這人。

江大伯只道:“這樣吧,你在大坳子村,人家管你叫江老五,你就答應下來。族譜就不上了,贍養老娘也不用你,咱們就當親戚走動,稱呼上改過來,回頭我們幾個兄弟再商量商量,給你湊一份娶媳婦兒的錢。”

王有糧很是驚訝:“我都一把年紀了,還娶媳婦兒呢?”

“也不算啥,你這不是才三十八嗎?你二哥在你這個年歲的時候,還得了個老來女呢。對了,他去年又娶了個媳婦兒,這好像是第三個了?還是第四個?”

呃……

王有糧露出了鄉下人來城裏漲見識的表情,心說他那個還未見面的二哥可真能耐呢!

想想兩人都是一個爹娘生的,年歲差距肯定是有的,可那又怎樣呢?他到三十八歲了還沒娶到媳婦兒,他二哥卻已經娶了好幾個媳婦兒了。

抱著這樣的心態,等江二伯帶著一大家子兒孫趕回大坳子村時,王有糧露出了無比敬佩的眼神。

宴席倒是沒啥好說的,因為是江家的大事兒,沾親帶故的都來了,還有單純過來瞅稀罕事兒的村人,再就是家裏也有類似情況的老人們。

其實別說三四十年前了,哪怕最近幾年,都有家裏養不起孩子因此把孩子送養出去的例子。像這種情況,除非是送給了親戚撫養,要不然一旦送出去了,基本上這輩子都別想再見面了。

誰能想到呢?隔了近四十年,加上當初送出去還是江爺爺一個人的主意,並且什麽信息都沒有留下來。

收山貨的販子這個信息,其實是推測出來的,因為當時大坳子村壓根就沒啥外人過來,聯系到前後那一段時間裏,只有那個山貨販子過來,以及這一帶因為災荒的緣故,家家戶戶都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自家孩子都快養不起了,哪裏還會有余力收養別人家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