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頁)

他寫的信,除非是給老家的親人寫的,那確實是考慮到了虎頭的文化水平,盡可能的選擇一個通俗易懂的話來寫。但如果是寫給別人的,他寫信就跟寫文章一樣,是沒那麽精細,但確實是撇開了很多主觀因素,說事兒就是簡單的說事兒,不會夾雜私人情緒的。

趙閏土也是真沒想到,郭十六郎這麽大個人了,居然那麽天真。

仔細一品,他就跟趙桂枝想到一塊兒去了。

郭家那邊確實是個大家族,書香門第也不像外人想的那麽幹凈。但有個情況就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外人只道他是郭山長唯二的嫡孫,卻沒人知道,郭山長還有個才華出眾但身子骨奇差無比的嫡子。

那個嫡子也不是天生如此的,郭山長的科舉之路挺平順的,他之所以對官場心灰意冷,問題就出在他的兒子身上。

他兒子是因為官場上一些拉幫結派的事情,遭奸人暗算的。運氣好,最終是熬過去了,但卻落下了病根。哪怕他才華橫溢,但就那身子骨,連考場都熬不過去。

郭山長自覺愧對於兒子,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情,便對官場徹底死心,索性辭官回鄉,接管了日祿書院。

他當然還有其他兒子,嫡出庶出都有,但嫡孫卻只有兩個。一個就是郭十六郎,他跟他那多病的爹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另一個是郭十六郎的堂兄,在兄弟裏頭排行十三。那位倒是聰慧得很,如今也不過才到而立之年,已考上了舉人,哪怕考進士落了榜,也沒灰心喪氣,而是準備下次再戰。

就因為這些個原因,加上郭家的人才並不少,郭山長對這個天賦一般的孫兒也是看得開,只要他不出去闖禍,沒出息就沒出息吧。大不了再讀幾年,當個啟蒙班的先生還是沒問題的。

但郭十六郎不是很喜歡這些事兒。

可能是因為從小生活的環境太過於單純了,他對外界的事情格外得感興趣。這也是為什麽他在偶然間發現二郎整理課堂筆記另有用途後,非但沒點破沒舉報,反而幫他一起來做。甚至於……

郭十六郎啊!

他對讀書就沒多大興趣,才不會主動去跟他祖父討教。為什麽這半年來,他的變化那麽大呢?課堂上先生講的東西聽不懂,那就聽不懂好了,無所謂嘛。事實上,他跑去問的問題,好多都是二郎沒弄明白的,而不是他。

弄明白了才能把課堂筆記做得更完美,本來要是自己用的,怎樣都成。但二郎知道的,這些是要交給舅兄趙閏土,然後拿去排版刊印的,真要是出了錯,可就害人了。

甭管過程如何,趙閏土又忽悠了一人,他還特別會話術,知道以郭家的情況,要麽不缺錢,要麽就算缺錢也無所謂。所以,他直接以名聲相誘導,明示暗示一旦日祿題庫系列教輔書紅遍大江南北之時,日祿書院的名聲也將傳達到九州大地的所有角落裏。

這麽說也沒錯,畢竟擱在現代少有人不知道黃岡的,哪怕不知道究竟在哪裏,這名字總歸是聽過的吧?

郭十六郎本人對於名聲沒什麽執念,但他知道他祖父有啊!

再一個,天天待在書院課堂裏聽先生講那些怎麽都弄不明白的晦澀內容,他老早就厭煩了。

兩人一拍即合。

二郎全程沉默不語,總感覺同窗好友會被舅兄忽悠瘸了。

但仔細想想,這事兒確實是對雙方都有利的,郭山長肯定也希望日祿書院能在他手上發揚光大吧?

希不希望都無所謂了,他倆已經達成了共識,準備下一步就先推出名家典籍,內容就是那些年郭山長寫的精品文章。

要精裝版的!

先一本一本的出,等數量多了,再來個合集典藏版的!

趙閏土的目標特別清晰,他準備把郭山長打造成新一代的網紅名人,讓廣大學子們爭相搶購郭山長的著作,先籠絡一批粉絲,然後再提純,回頭開個什麽簽售會啊,發布一些周邊等等。

當然,這個周邊指的是文具方面的,什麽筆墨紙硯都來一套,只要能跟郭山長搭上邊都可。

如果說,日祿題庫是準備做成一個系列的,那麽郭山長就是當紅IP!

完美~!

+

遠在日祿書院的郭山長:……

阿嚏!阿嚏!

夏日過去了,秋天就要到了,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加件衣裳,再順道去一趟兒子院裏,看看兒子最近的身體如何。

以及,他家十六郎又跑去哪裏了?

“江仲義?我記得這個學生……倒不是因為他的學問如何,而是他能讓十六郎跑來問我問題。”郭山長摸著花白胡子,對病榻上的兒子露出了苦笑,“十六郎原先看到我就跑,為了這個好友倒是豁得出去。不過這也不錯,他想要回答他朋友的問題,總得先把事兒搞明白吧?這小半年裏,我跟十六郎說的話,比往年好幾年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