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4頁)

最後一個顯然沒太大必要,畢竟江母罵人的聲音中氣十足,江奶奶嗑完瓜子就抓了一捧蘭花豆,在那兒嘎嘣嘎嘣的嚼著呢。

照例,送上滿滿當當的東西,其中一車半都是江奶奶的。

剩下的半車裏,則是正常的日用品,並不是專門給某個人的。

直到趙家心腹掏出了一個帕子,打開一看是一對絞絲銀鐲,上面還有很精致的祥紋,遞給江奶奶:“這是我家老太太特地叮囑過的,讓小的送給您的拜師禮。”

江奶奶原本正歡歡喜喜的看好吃的呢,自打趙桂枝去了府城後,她的零嘴档次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好幾個档次。

而且,就依著趙桂枝這按月送吃食的頻率來看,何愁江奶奶不圓潤呢?

結果一轉頭,趙家心腹恭敬的遞給她一對手鐲?

“啥叫拜師禮?親家奶奶想幹啥呢?”東西是好東西,但也要有名頭才能收下吧?

趙家心腹認認真真的轉述老太太的話:“我家老太太的意思是,她迫切的想給我家大少爺說親,但又因為她心軟,很多時候沒辦法狠下心來收拾我家大少爺,所以……聽聞大姑奶奶說,您收拾您孫子那是有一手的,特地命小的過來奉上拜師禮,向您討教一番。”

講道理,他這麽一番話,除了能把江奶奶以及在場的所有人弄懵之外,基本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說話太委婉了,大家聽不懂。

還是錢貨郎善解人意,幫著翻譯了一下:“幹奶奶喲,你孫媳婦兒在娘家編排你呢,說你見天的在家裏收拾孫子,是個惡奶奶呢!瞧,人家趙家的老太太都來跟你討教了,想要跟你學一學,怎麽把孫子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江奶奶目瞪口呆。

她本能的否認:“我哪裏兇哪裏惡了?我……”

“不就是收拾孫子嗎?我上我也行!”江母瞅著那對閃閃發亮的銀鐲子,眼睛都快紅了,當即四下一掃,目光正好落在了蔫頭,哦不,虎頭臉上。

於是,江母現場上演收拾孫子。

錢貨郎好不容易才把人勸下來,說沒必要,這個真的沒必要,趙家大少爺年歲很大了,那就不是個孩子了。

江母一臉喪氣,她還不死心的湊過去問婆婆:“你平常收拾誰了?你當著桂枝的面,幹啥事兒了?”

“我也沒收拾誰……我收拾過三郎。”江奶奶突然想起來了。

聽了這話,江母頓時來氣了,她婆婆啊,收拾她兒子,結果還能得到禮物?還是這麽漂亮貴重的銀鐲子!

當下,江母豁出去了。

“這三言兩語的咋能說得明白呢?我跟你們走!正好,我也好久沒瞅著我家桂枝了,怪想念她的。你家老太太有啥想要討教的,跟我說,我一定好好教。我婆婆會的,我都會!”

生怕趙家心腹不答應,她還順手撈過了虎頭:“我帶上我大孫子一起去,給你們家老太太親自演一場!”

“……您要不要先看一下信?”趙家心腹有點兒慫,他來之前也沒想到,大姑奶奶的婆家人這般得有、有意思。

信是看了,考慮到虎頭已經被嚇傻了,加上三郎人在鎮上,後來念信的人就變成了錢貨郎。

對此,江家人還挺震驚的,心說周家這個上門女婿還挺能耐的,居然連字都認識呢!

得虧錢貨郎不會讀心術,也因此避免了被活活氣死的下場。

家信的內容倒是挺簡單的,只是說了先前不曾說的,關於二郎就讀日祿書院一事,更多的則是趙家的教輔書的鋪貨、改良問題,還說到因為虎頭將書借給先生的緣故,趙家從中得到了靈感,開辟了新的系列,也就是教師專用書籍。

當然,趙桂枝也說了自己的事情,譬如說準備跟她哥合作美食生意等等。

這家信嘛,本來就是報平安以及說一些家長裏短的小事兒。如果是關系疏遠的人,聽這種家信能睡著了。但如果是自家人,恨不得一遍遍的反復讀,就好像能透過信件看到遠方牽掛的人。

林林總總的說了一堆後,趙桂枝還力邀了婆婆和太婆婆前往府城。

她算過日子的,等江家人收到這封信時,肯定已經過了春耕農忙時節了,她還順便提到了三郎的親事,表示橫豎都已經定親了,成親不著急,慢慢來。完全可以等江母和江奶奶痛快玩上個把月後,再回來操持親事。甚至於,等到秋收農忙前再回來都是可以的,忙活地裏的活兒,再操辦三郎的親事嘛!

趙桂枝的心態跟大堂嫂這些人是完全不同的,一則三郎只是她的小叔子,她才不著急,二則在她的觀念裏,三郎今年也才十六歲呢,急個啥喲?別說半年一年了,等個兩三年都無所謂。

另外,她還著重提到了小姑子江幼娘。

考慮到鄉下地頭讀信可能是當眾進行的,趙桂枝也就沒說得特別明顯,但怎麽說呢?懂得都懂,畢竟幼娘的年歲擺在這兒,無緣無故的出遠門幹啥?未出閣的姑娘家,就算在鄉下地頭不至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肯定不能隨意出遠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