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4/4頁)

基本上,都不用特地跑一趟,而是等下一次趙閏土再過去時,順便捎帶過來就成了。

二郎的文房四寶和幾本喜歡的書倒是都留在了那邊,但趙閏土特別大方的送了很多書給他,至於筆墨紙硯……

趙家就是幹這一行的,還能缺了這玩意兒?

最終,趙閏土的安排下,南邊的一個院子給了趙桂枝夫妻倆。前院的書房極大,趙閏土分了一半給二郎,書房裏的一應東西都是俱全的,另外趙家還有巨大的藏書閣,允許二郎隨意出入。

二郎還特地幫趙桂枝爭取了一下,大意是,就算趙家不允許女子進入藏書閣,是否可以讓他借了書,帶回去給趙桂枝看。

趙閏土一臉懵圈:“為什麽不讓女子進入藏書閣?”

“趙家沒有這樣的規矩嗎?”

“反正我沒聽說過。再說了,那麽多書總是需要人打理的,都是丫鬟在收拾。”書房那頭倒是有小廝和書僮,那是因為書房處於前院。但藏書閣更靠近後院,平時都是丫鬟進來打掃的。

聽了這話,二郎非但沒有解惑,反而愈發疑惑了:“既如此,為何舅兄不讓桂枝也能自由出入藏書閣呢?”

趙閏土:……

當然是因為那個學渣並不喜歡來這兒啊!

但話不能這麽說,他只道:“我妹妹想去哪兒都可以,莫說藏書閣了,她就算想去府庫都成。只是最近我估計她不可能去的,我奶許久未曾見到她了,不會放她離開的。再說了,看書罷了,她本來也不愛看書。”

也不能這麽說,菜譜她還是愛看的,還愛研究。

二郎表示知情了,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知情並不代表相信。顯然,趙桂枝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非同一般,大概是屬於特別完美級別的。

趙閏土也不揭穿,一副樂得看好戲的模樣。

結果,趙桂枝還真就看起了書,她看的是趙奶奶的話本子,還幫忙念給奶奶聽。

與此同時,新的家信也送了出去。

像江家那頭,自然有二郎負責。除此之外,都是趙家兄妹負責寫的。

趙閏土親自給周生生去了一封信,還派了心腹親信,過去洽談合作事宜。另外就是提醒他們,陳仵作那行當吧,擱在現代都少不了異樣的眼光,放在這個年代那就別提了。

所以,考慮一下改行吧,學霸就要有學霸的自覺,像推廣基礎教育不就很好?如果看不上基礎教育,還可以開展精英教育啊!再就是,陳仵作學的是法醫沒錯,可他是醫學生,推動一下醫學進程多好呢!

洗腦挖角才是最重要的,反而合作事宜被他一筆帶過。

事實上,只要能說服陳仵作來給他幹活,趙閏土一點兒也不介意將教輔書的利潤分給那邊幾成。

無論在哪個年代,人才才是最稀缺的資源。

信送出去後沒多久,二郎也被府城的書院錄取了。

日祿書院。

最初,這是由一位知名學者開辦的家塾,只收自家的兒孫就讀。之後,又破格錄取了一些沾親帶故的孩子。再往後,隨著書院的名氣越來越大,招生的範圍也不僅限於此了。

但有一點,日祿書院並不招收貧寒子弟,他們既要看學子的天賦,也會收取高額的學費。

依著二郎的意思,他是不會選擇這個書院的,但趙閏土卻相當得滿意。

“妹夫啊,你以為這個書是單純讓你念的?不,我要的是你在書院裏認真苦讀,將裏面的課堂筆記、讀書心得都記錄下來。這就是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推廣的精英教育。”

趙閏土想得很清楚,哪怕陳仵作願意跟他合作,那他也是理科生。對於眼下這個文科生制霸科舉的情況,不說毫無幫助吧,反正沒太大意義。

當然,陳仵作的基礎教育是絕對沒問題的,理科生不等於不會文科的基礎內容。

但再往上呢?

那當然是派出自己人,學人家的知識,再經過一番整理歸納後,出版成冊賣給其他州府縣城。

眼見二郎還有些猶豫,但趙閏土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顧慮。

“多的是人在府學求學,之後卻並未走上仕途之路。那些人後來做什麽去了?絕大多數人不就是尋了個學堂當老師?所以說,這事兒就是這麽回事兒,你不做也有其他人做。但一個人能教多少學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出版成冊,那就不同了。”

“而且,你先去打頭陣,回頭結交幾個日祿書院的本家子弟,或者都不用你來結交,你負責引薦就可以了。”

“咱們嘛,也可以跟本家子弟合作,來個某某先生力薦!如果再順利一下,咱們還可以直接搞個系列書刊,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日祿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