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3頁)

見趙桂枝出了個缺德招兒,江母也不甘示弱,她建議江大伯娘可以允許用糧食換糖塊。這去趕集的多半都是婦道人家,這些人習慣了扣扣索索的,一下子讓她們掏錢,不一定就舍得。可如果是拿糧食換呢?或者拿雞蛋換也是可以的,這不比直接掏錢舒服嗎?

如此這般,在江家堆積如山的長條糖,趕在年前,去了個七七八八。

就這樣,江大伯娘還不滿意,特地過來跟趙桂枝說,年後再做一些,她打算正月裏接著賣。

“沒冬瓜了。”趙桂枝攤了攤手,“長條糖旁的都好,就是太費冬瓜了。我家的你家的,咱們全村外加相鄰幾個村的冬瓜都沒了。再遠的話,光是大冬天的運輸就是個大難題。而且成本價貴了,糖塊也要跟著提價,劃不來啊!”

江大伯娘頓時傻眼了。

冬瓜啊!

他們家家戶戶都當是最尋常的蔬菜瓜果,幾乎每家都會種一些,但誰家也不會特地種很多的。甚至於,農家集市上也有人會拿自家地裏頭出產的東西去賣,卻極少有人會賣冬瓜的。

別看這玩意兒份量重又容易儲存,但實際上賣不上價的。

“那、那……”江大伯娘張口結舌的好一會兒,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那我明年多種一點兒。”

“成啊!”趙桂枝應得格外幹脆利落,反正又不用她下地去種,她幹嘛不答應?因此只道,“只要有原材料,回頭拿來給我做,做好了加錢賣給大伯娘,至於大伯娘你想幹啥都成。”

江大伯娘得了準話,哪怕心頭還略有些遺憾,但到底還是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也不算是離開,她還有不少活兒要做呢。

過年啊,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托趙桂枝的福,不光江家自個兒得了一大筆收入,就連大伯娘家也是如此。別看只是個轉手價,但百八十斤的批發價,跟一塊兩塊的零售價,那是能比的?

大伯娘特地跟兒孫叮囑了,十斤八斤的是客人,一斤半斤的也是客人,實在是沒啥錢的,一文錢也能買一塊長條糖,或者拿精細糧食和雞蛋換,咋樣都成。

也因此,他們家今年注定是能過一個大肥年了。

趕在年前,大房那頭殺了一頭大肥豬。而江家這邊,開春捉的小豬崽到這會兒雖然也可以出欄了,但總歸不大劃算,他們準備再養幾個月,等來年春耕結束了再賣,到時候肯定有人家要嫁娶,自家留一些,剩下的都能賣掉。

當然,就算不殺豬,江家這邊也不愁肉吃。

因為先前周大姑娘送給江奶奶的壽禮裏,就有兩頭大肥豬。盡管早在做豬油糖的時候,兩頭大肥豬就光榮了,但剩下的肉卻留下了大半。

鹵的鹵,熏的熏,還有做臘肉的,哪怕什麽都不做,剁了餡兒還能包餃子,橫豎外頭已經到了滴水成冰的時候,怎麽都放不壞的。

江奶奶就很高興,因為是她的壽禮,她還讓送了一些去大房和鎮上的二房。大房和二房自是不能白得,回過頭又送了不少吃食過來。

大房送的是一整袋足足一百斤的精細面粉,不光是年禮,還有江奶奶的吃喝開銷。畢竟,他們已經看出來了,江奶奶愛極了趙桂枝的手藝,哪怕是連哄帶騙的,也不可能把人哄走了。

二房更實在,知曉鄉下地頭不差吃食,就送了料子和棉花,還有家裏女眷做的厚棉鞋。

不過,要說家裏最高興的人,卻不是江奶奶,而是虎頭。

虎頭太高興了,他敢說他從出生到現在,再沒有過過這麽好的年。

從臘月中旬,他就跟著豐收出去賣貨了,到底是讀過書的娃兒,豐收賣糖,他不單是跟在旁邊吃吃吃,還能邊吃邊念叨幾句詩詞。鄉下地頭能供孩子念書的人家到底是少數,乍一看到這麽個虎頭虎腦的娃兒,穿著打扮很是喜氣,樣貌還端正得很,一張口就是詩詞文章……

反正,在他的廣告效應之下,豐收賣的糖塊遠勝於其他兄弟。

其實大房的扁擔書念得比虎頭更好,但扁擔屬於那種坐得住的孩子,上課也認真聽講,回家還能反復學習的。但成績好跟能叨逼真的不是一個概念,他就算會得再多,不好意思開口有什麽用?

虎頭就不同了,哪怕他學了一整年的光景,念來念去就只有那幾段,可他們是挨個村子賣貨的,就算重復了,人家又不知道的。

年前糖果吃了個夠,過年了家裏全是各種好吃的,不止熏肉臘肉,趙桂枝為了犒勞自己,還折騰出了炸雞。

炸雞燒烤,那才是永遠的神。

當然,在家裏吃燒烤是要被江母罵的,趙桂枝就只做了炸雞,另外還熬了個鍋底,帶領全家人吃起了麻辣火鍋。

大冬天的,哪怕屋裏擱了炭盆,依舊還是冷颼颼的。但吃著火鍋就不同了,那是渾身都直冒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