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頁)

“你就是懶得出門!”江母一針見血的道,但顯然她拿趙桂枝沒轍兒。

趙桂枝又道:“讓大堂嫂和豐收一起出門不好嗎?遇上看中豐收的,人家又不好直接跟豐收念叨,不就正好跟大堂嫂聊聊?”

大堂嫂就很贊同,她特別堅定的站在了趙桂枝這一邊,還告訴江母,他們仨一起出門的話,江母可就輕松多了。像她和兒子就能一人推一輛車,兩人都是幹慣了重活累活的,不比趙桂枝幹活靠譜?

甚至於,她還站在婆婆的立場上,私底下勸了江母。

“三嬸你也不要太計較了,二郎媳婦是不像咱們村裏別個婆娘那樣能幹活,可她能實打實的幫你掙錢呢!能幹活的婆娘一抓一大把,能賺錢的有幾個?再說了,她這人還心大,換個人不得死死的拽住錢袋子不松手?她都能放心你一個人去擺攤子,可見她是一點兒私心都沒有的。”

江母撇撇嘴:“她憑啥有私心?咱們家原先攢了一筆錢,就是為了蓋新屋給二郎、三郎娶媳婦用的,結果全花了給她看病抓藥。後來是賺了些錢,再加上大郎幹苦力賺的那些,好賴是湊夠了蓋新屋的錢,可那不也是她在住?現在的……三郎念完今年就不念了,二郎可還要繼續念呢!”

大堂嫂先是附和的點點頭,畢竟她是來勸人的,總不能直接跟人對著幹,那下面的話還怎麽說?

一直到江母說夠了,她才道:“理是這個理,可也得讓人願意跟你講道理,是吧?你又不是沒見過別人家的媳婦兒,多的是家裏借錢蓋了新屋、付了彩禮錢,結果媳婦兒進門後,卻覺得這事兒跟她沒關系。真要是攤上這種人,你能咋辦?”

別以為鄉下人都質樸勤勞,一樣米養百樣人,性子刁鉆的婆婆是不少,但不好惹的媳婦兒也沒見少呢!

哪怕這年頭以孝治天下,可說白了,有幾個當爹娘的會真的跑去衙門告親兒子兒媳?假如底下還有孫兒的,哪個不是能忍則忍的?

再說了,兒媳不孝兒子就一定是好東西?就算遂了心願,把兒媳婦趕跑了,那接下來呢?真以為這個跑了,下個就一定是好的了?

不,根本就不可能有下一個,兒子就等著打一輩子光棍吧!

大堂嫂絮絮叨叨的說了不少真實的事兒,那可都不是她胡亂編排的,不是她娘家那頭的,就是親戚家的。總結下來就一句話,攤上趙桂枝這種兒媳婦,您就偷著樂吧!

……

江母有沒有偷著樂就不知道了,反正她是默許了趙桂枝待在家裏摸魚。

當然,趙桂枝實際上也沒閑著,她一面繼續做被她改名為長條糖的冬瓜糖,一面還不忘給自己和家裏人加個餐。

薛氏倒是還好,她已經到了孕後期,倒是早就沒了孕吐反應,可也沒拼命吃。倒是江奶奶,每天都在撐死的邊緣掙紮,直到連趙桂枝都看不下去了,索性在餐前就規定了份量,多一點都不給。

江奶奶當然是抗議過的,可縱然江母要出去擺攤,江父還在家裏呢!

面對老母親的控訴,江父笑得特別沒心沒肺:“少吃點兒好,吃多了積食……不然我讓我媳婦回來做飯吧,二郎媳婦不聽你的,我媳婦總聽你的吧?”

你媳婦不得更氣人?!

告狀沒成功的江奶奶,氣呼呼的跑去繼續生火了。對她來說,吃不著起碼還能多瞅幾眼,再說聞聞香味兒也是好的啊!

又兩天後,好消息傳來,在輾轉委托幫忙介紹後,終於有一位老秀才答應了替江二郎抓一抓考前復習。當然,人家也沒承諾什麽,只是表示要先面見一下,看情況再決定收不收這個學生。

饒是如此,也把江母給激動壞了。

又是忙著拿布做衣裳,又是開始備下傳統的四樣禮,然後就是去鎮上給二郎送過去。

趙桂枝目睹她忙裏忙外的一通瞎忙,再度提醒:“我小……小叔啊!娘你不要試試看嗎?”

“當然是先緊著好的,要是這頭沒過,再去找你表叔。”

這個說法就有點兒傷人了,趙桂枝深以為,一個經年老秀才怎麽能跟她小舅比呢?人家上輩子可是全國知名院校裏的教授啊!

老秀才他要是能耐,他就不得早就成了舉人、進士了?折騰了那麽久還是個秀才,不就證明了他不行嗎?

但江母要試,趙桂枝也沒法子,她只要求一點,把她也帶上。

出門那天是個難得的大晴天,天氣很好,就是大清早的還是有些冷。婆媳倆是搭了豆腐坊的牛車進鎮的,好處是不用走路了,壞處是這起得也忒早了。

許久沒來鎮上了,趙桂枝看啥都很稀奇。

依著原計劃,婆媳倆是準備徑直去找江二郎,然後由他親自去拜見先生的。這個計劃當然是沒錯的,江二郎都多大的人了,怎麽可能由老娘和媳婦陪同一起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