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頁)

“那娘你……”婆婆的心思,薛氏當然看出來了,她倒是不介意二弟妹的娘家親妹子嫁過來,哪怕只相處了短短時日,她也能看出來,那人是個大大咧咧沒啥心眼的人。

其實是有的,只是周大姑娘的心眼子是看人使的,她確實沒必要算計江家人。

江母遲疑了一瞬,最終還是點點頭:“三郎不比二郎出息,能有媳婦就成了,挑剔個啥啊?”

頓了頓,她又認真的沖著薛氏許諾道:“就跟當初說好的那樣,等過幾年,二郎考上了秀才也有了穩定的進賬,三郎在鎮上尋著了穩妥的活兒也娶上了媳婦。到時候,我就做主分家。家裏的祖屋和田產都是你們的,但說好了,要先幫他們在鎮上安個家。”

薛氏點點頭:“我都行,我自是盼著二郎三郎都好的,將來虎頭要是能念書,我還想著送到鎮上的學堂去呢。”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到時候二郎也開了學堂,那就方便了。”江母面上帶著對未來的期望,就是眼角瞥到緊閉的房門時,還是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算了,不管了。

橫豎她到時候肯定是跟著大郎倆口子過日子的,這倆懶媳婦兒只要別到她跟前來礙眼,她才懶得管呢。

要說江母這人,完全不偏心是不可能的。好在她盡可能的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要做到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她只能這邊多給了點兒,那邊就找補一些,盡她所能保持平衡。

趙桂枝還不知道,在她睡得噴噴香的時候,江母已經決定將她和二郎都掃地出門了。

三郎其實也是,但有個大前提是,必須三郎娶妻之後。已知周大姑娘是不可能成為江母的兒媳婦,所以三郎被掃地出門的時間,實際上會比江母預料中的晚上許多。

與此同時,江父也去了石坪村。

因為不趕時間,還是由幼娘帶著虎頭和扁擔先去了村學。江父則是先去看了看地頭,他們這邊地處偏南方,盡管種植兩季稻是不太現實的,但秋收之後仍然可以種一茬粗糧。江家旱地多,江父種的是土豆和地瓜,也有其他粗糧,像大頭菜、蘿蔔等等都種了不少,樣樣都是可以充當主食吃的。

等做完地裏的活兒,江父還特地回家換了一身衣裳,收拾妥當了才去石坪村。

差不多等趙桂枝她們醒來時,江父就到了石家,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石家的當家人並不在家裏,眼下農忙已過,就算還有秋種這一茬,但石坪村那邊的土地太貧瘠了,與其把人耗在地頭上,還不如趁著空閑去外頭掙錢。

因此,接待江父的是個比他年歲還大的老漢,問清楚了他家在哪兒,打算蓋幾間屋,自家能出幾個人手,以及需不需要打家舍等等問題後,石老漢告訴他,最快明個兒最晚後日,一定會有人去他家找他的,讓他留個人在家裏。

“我在的呢,家裏還有個每天坐在檐下曬太陽的老娘。要是尋不到我,讓我老娘去地頭上喊一聲就成。”

約定好時間後,江父就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等江父走後,那石老漢也背著手出了門。

石家的人口比起江家來,那是要多出了好多倍。別家喜歡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住,但他們肯定是不行的,石老漢自個兒親兄弟就有十個了,他往下又有八個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因此早不早的就分了家。

等他晃晃悠悠的去了他二兒子家,站在院門口就開始嚷嚷:“你家二小子在不在?他上哪兒去了?”

“去鎮上幹活了,說晚上捎塊肉回來,等煮好了我給爹送去。”回答他的是他家的二兒媳婦。

石老漢點點頭:“那讓二小子給我送來,有人上我家來約活兒了,晚上我再跟他細說。”

“行啊,我記著了。”

被兩人念叨著的二小子在哪兒呢?

他確實是上孝義鎮幹活去了,作為一個十裏八鄉遠近聞名的泥瓦匠,他除了給鄉親們蓋房子外,偶爾也會接鎮上的活兒。那就不是蓋房子了,而是簡單的修繕一下,沖著他的收費低廉和好手藝,鎮上不少人家都願意找他幹活。

連著給兩家人修了漏雨的屋頂,外加做了點兒其他贈送的服務後,石家二小子掂量著錢袋,找了一家面館子,決定先把肚子填飽了。

哪知,就在等湯面送上來時,他聽了不少鎮上的新鮮事兒。

沒想到啊,也就是一個來月沒到鎮上來,就多了那麽多新鮮美味的瓜吃了。

周大姑娘和小貨郎私奔的事兒,已經不能算是新瓜了,最新的消息是,原本周大姑娘的未婚夫提出了退婚,並且拒絕由二姑娘替嫁。緊接著,又傳出小道消息,說是周老爺準備將二姑娘嫁給鎮上肉鋪的老板陳屠夫,結果也被拒絕了。

親姐姐跟不知底細的人私奔了,還連著兩樁親事被拒,周二姑娘儼然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