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國內,從百米決賽當天淩晨三點,一直到白天,絕大部分網友們從睡夢中醒來,與冼望星相關的這個新聞才徹底發酵。

在新聞頻道的早間新聞中,《中國選手冼望星9秒88打破亞洲百米紀錄》的新聞就已經在新聞節目中的重點新聞部分播報,新聞所配的畫面正是前一天夜裏,冼望星在頒獎儀式上,登上頒獎台接受頒獎,看著旗幟升起的畫面。

作為首位打破9秒90門檻的亞洲選手,當天在賽事及頒獎結束後,冼望星也接受了大量媒體的訪問。

不止是國內外派匈牙利的記者,大量的海外記者也都第一時間前來攔截冼望星,想要難道第一手的新聞。

從上次蘇謙的雙項紀錄登上IAAF官網首頁大圖新聞推薦後,時隔不久,冼望星這個來自中國的面孔就又一次出現在了IAAF的官網新聞頁面上。

有不少媒體還將冼望星和蘇謙兩人作為關系人物討論,從中國上一代的兩位讓中國跨入十秒大關的百米名將談起,繼而講到當前的冼望星以及明顯代表著中國百米未來的蘇謙。

——三個世代的天才,會將中國百米短跑推進到9秒80時代嗎?

這篇新聞論述中,談及了中國從10秒17時代到10秒以內時代的艱難過度,又講述了從10秒以內跨越到9秒88的歷程。

【在上一代的百米名將退役時,2020年時,國內其余百米潛力選手,成績大多數都還在10秒30左右徘徊,只有時年24歲的冼望星,百米PB10秒10。

但是兩位前輩選手已經因為體能的衰減等原因不得不退役,但不論是正當年的選手或是新生代的選手中,卻並沒有人能夠真正接過他們的接力棒,真正扛起中國的百米旗幟。

之所以選擇冼望星,不是因為所有人都看好他,而是因為除了他以外,已經沒有更加適合的人選。

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選擇,但是帶來了今天的奇跡。】

這篇新聞中,講述了兩位前輩剛剛退役後,由冼望星獨立出戰國際賽事,而中國隊的百米成績從此前基本穩定在10秒20以內,第一次滑落到10秒20之外。

當時的輿論環境非常嚴酷,都在討論冼望星這個‘接班人’究竟是否能夠接過兩位前輩的擔子。

哪怕國家隊的邢遠志出來為冼望星背書,也希望廣大媒體和田徑迷能夠給予冼望星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但是當時的輿論環境對於冼望星仍舊非常不友好。

這個記者在陳述的過程中,絲毫不避諱自己所在的媒體當年對於冼望星的態度也非常的懷疑和嚴苛。

這其中涉及到許多當時現實的輿論因素,包括中國百米成績從頂峰驟然斷層下跌,也包括當時整體環境下,大部分的觀眾都在擔心國內是否能夠有新的選手可以接上前兩位前輩選手的擔子,擔心冼望星或許不是最理想的人選……

在當時的環境下,但凡心理素質不夠堅定的選手,只怕就要被輿論環境吞噬了,但冼望星他堅持了下來,並且在下一場的國際賽事中,一舉跑出了10秒10的好成績——這個成績平了他當時本人的PB,也比前兩位選手退役前的國際賽成績要更加出色了。

這一戰的10秒10,終於讓大多數田徑迷認同了冼望星,覺得他有希望可以扛起中國田徑的大旗。

而讓冼望星更加站穩腳跟的,是同年最後一場室外賽中,冼望星刷新了自己的PB,將他的最好成績從10秒10刷新到了10秒06。

也是這一次他出色的表現,才真正地讓他在百米賽道上站穩。

回顧當初,如果冼望星沒能扛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沒能在那個選手斷代的時刻承受住周圍輿論環境的沖擊,或許也不會有這一次的9秒88的奇跡跨越。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是一個非常例行的小問題——【冼望星,你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最感謝的人有哪些?】

第一次問時,冼望星的回答只是很簡單的‘很多’兩個字。

在記者持續追問名字之後,冼望星才吐出‘邢遠志、遊雲、蘇謙’這三個名字。

邢遠志這個回答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很多人都沒想到居然還有‘遊雲’和‘蘇謙’這兩個名字。

但再追問冼望星為什麽時,國家隊的工作人員已經跟記者們道歉,表示冼望星需要休息,采訪結束,於是到了最後也都沒有答案。

在第二天,全網都在為冼望星的9秒88而驕傲時,也有人看到了這篇采訪報道。

有部分不了解當時情況的網友,對新聞中描述的‘冼望星肩負重擔首次參與國際賽後未能取得理想成績’時的輿論情況感到好奇,於是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了2020賽季末的一些與冼望星有關的新聞。

《中國百米短跑前景堪憂,挑戰賽百米新支柱冼望星10秒31僅獲第三》;

《24歲冼望星PB僅10秒10,能夠扛起百米短跑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