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2/4頁)

有人好奇的朝工作人員問了一句:“這邊今後大概會容納多少人?”

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在外面怕引起動亂,所以不太能告知多少避難城的事情,但已經來了的人就不需要遮掩了,所以工作人員直接道:“只能說盡量轉移了,但一個地下城至少能容納上億人。”

居住了好些年只有百萬人口的居住區,突然聽到億這個計量單位,莫名有種不真實感,尤其是要在一個地下城容納上億人,簡直不敢想這個地下城究竟有多大,他們之前甚至還沒有一個省市是突破了一億人口的,現在要在地下容納這麽多。

那人還在繼續道:“現在還在擴建中,人手是足夠的,但建造材料卻不足,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目前囤積的能源充足,即便再建造多幾個這麽大規模的地下城,我們國家所囤積的能源也能消耗個近百年不愁,不過這囤積的數量還在不斷的增長,現在外面還擁有軍事防禦的國家已經沒幾個了,自然是拳頭大的說話,以後我們國人生存發展的好壞,就要靠你們了。”

一行人上了地鐵,在下面等地鐵的還有其他人,應該都是比他們早幾批到達的,所以見到他們這明顯是從外面來的也沒什麽驚奇,也許是隔段時間就會來一批人,他們早就習慣了。

工作人員帶他們去的是這邊最大的房管局,在這裏,整個地下城的房屋居住是有一個完整系統的,上面會根據你的需求,例如工作地,房屋大小,周邊環境設施等系統擇出一個合適的區域,然後將這個區域的空房點出供人選擇。

秦淮的工作那是早就定好的,徐茗還在猶豫是去考一個醫師資格證還是應征農場獸醫,反正初來乍到他存款也不少,還能舒服的過一段時間,暫時不急,就先緊挨著秦淮他們選擇的區域選了個房子。

喻子柏和簡初的專業其實最好是能考核進銀行工作,現在也沒其他的什麽私人理財,吃國家飯是最好的,現在這個地下城這麽完善,銀行這些肯定有,所以他們也打算先安頓下來暫時看看,大不了到時候選定了工作如果交通不方便,再換居住的地方。

宋嘉還是想要嘗試自由職業,他現在網絡視頻剪輯在康雲的時候也做的小有規模了,所有的視頻資料他都保存了,決定等以後看看這邊的網絡情況,吳崢雖然還沒找到他擅長事業的工作地在哪裏,但來到陌生的地方,還是選擇跟認識的人在一起比較有安全感。

幾人商量完畢,定了一個距離秦淮上班地方比較近,交通方面正好是好幾個地鐵線樞紐的區域,這裏可能因為比較四通八達的,所以地段很搶手,能選擇的房屋並不多。

這邊房子的樓層不高,畢竟整個地下城的高度可能只有幾十米,條件一般的是小四樓公寓,一間屋子可能就三四十平,一棟公寓大概二三十戶住戶,那種公寓區一眼看去全都是這種整整齊齊的公寓樓,樓層雖然不高,但每一棟之間都有綠化環繞,條件看起來還很不錯,可惜面積太小了。

價格高一點的是獨棟小院,自帶一個小花園,房屋就上下兩層,占地面積一百五到兩百左右,面積也不大,但因為是上下兩層,所以實地居住面積比較大,房屋都是簡裝過的,也不是什麽鋼筋混泥土,好像是什麽新型板材,反正這在地下,風不吹雨不淋的,連鋼筋結構都用不上。

這居住環境好價格自然就貴,月租近百,可比之前在康雲要貴多了,但有一點是,房屋如果登記在有工作的人名下,那工種不同,能得的補貼也不同,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工作,房租就很貴,有工作,房租就有國家分攤一部分,自己付的那一部分就比較便宜了。

秦淮肯定選擇小獨棟,這下面的建房因為建造材料的原因,不算太隔音,如果住公寓樓,那就太不方便了,說話也好,吃飯也好,基本沒什麽隱私了。

徐茗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而且他也不擔心自己以後沒工作,幹脆選了秦淮他們隔壁的一棟,屋子住大一點,多少能緩解一些這種在地下的封閉焦慮,不至於太壓抑。

簡初和宋嘉他們相互商量了好一會兒,又問了一下秦淮,前幾年積攢的那些東西能不能順利拿到手,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後,便很豪氣的將秦淮和徐茗他們前面兩棟屋子給選了,就像徐茗說的,本來這地下就很憋悶,要是再住個小房子,實在是不太舒服,如果能負擔,肯定往大了選。

而且獨棟上下小兩層,四周被綠色植物一圍擋,開窗見綠,多舒服。

選定了屋子,租金是押一付三,綁定了身份信息後,每個月直接賬上交付,水電費以及房屋管理費每個月也能直接網上交,還是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