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4頁)

稍稍寬松的物資囤貨讓小院子裏的人輕松了兩天,這兩天又發生了一件算是好消息的消息,那就是青荷的大火徹底撲滅了。

慕楠從來不知道,一場火災竟然可以燒這麽久。大火撲滅之後,上面準備將北方過來的一部分人轉移到青荷重建,不過這也是基於自願。

政府在官方平台開放了報名渠道,去青荷有利有弊,利處是立刻上崗就業,並且優先分配房屋,如果願意在青荷安家落戶的話,加上現在火災撲滅了,但還是有之前居住的痕跡,說不定還能在一些廢墟裏翻出什麽東西來,再就是青荷目前的情況是不缺水,畢竟地理環境就是靠山靠水。

弊端就是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過程當然辛苦,很多北方逃難過來的身體熬狠了,無論是精神還是體力,很難再負荷重建的辛苦,但留在這裏也是要靠苦力賺錢,住的還是收容屋,就是那種大廠房裏面的小隔間,只有睡覺的地方,公共浴室衛生間,沒有廚房。

想要有個自己的屋子,哪怕就一室一廳或者磚瓦的小單間,而不是木板房,那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哪怕他們是基建國,那也不是兩三天就能平地建起容納所有人居住房屋的。

報名去青荷的有,不過也不算太多,報名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留在這裏也是幹苦力,只能賺個溫飽,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有條件安家落戶,現在去了青荷,說不定還能有機會。一些年紀大的實在是挪不動了,政府怎麽安排他們就怎麽聽從,不想挪地折騰了。

盡管離開了一部分人,但康雲這邊的人口壓力依然在,不過也因為人口多了,很多地方建造速度加快了許多,前不久才只是有個地基的學校工程,現在都已經建起來一棟教學樓,當然其他的地方還在動工,但小五層高的教學樓差不多可以投入使用了。

學生先從小學開始收,初高中年紀的差不多可以工作賺錢了,現在也沒幾個家庭能有那麽好的條件,放著一個賺錢的勞力去念書,真開放了初中和高中,能不能收滿一個班都不知道。

除了學生,少不了的自然還有老師,上面也開通了教師報名渠道,報名沒有太大的門檻,但據說要考試,你應聘的是哪個學科的老師,後面通過考試評比競爭上崗。

學校的開放,青荷的重建,又增加了好些個職位的工作,讓人們飯後的話題都多了幾個。

尤其是他們這個區,條件不錯,有幾家是有孩子的,每天巴望著快點開學,盡管現在的生活遠遠比不得以前,缺吃少穿的,讓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變得特別懂事,可再懂事那也是孩子,不是套個繩子鎖在一邊就能完全不管的貓貓狗狗。

有的家長是真的希望孩子能繼續上學,日子雖然過得苦,但學識和眼界不能因為現在的環境被局限住了,只有通過書本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才能走出現在的困境。

有的家長純粹是為了省事,把學校當托兒所,甚至知道學校會負責學生的一餐飯,為了這口飯給家裏節省糧食的開銷,那也必須要把沒辦法給家中賺錢賺糧的娃送出去。

不管怎麽說,學校的重開,讓整個居住區的活躍度都提升了不少。

慕楠還朝秦淮感嘆:“幸好我們住在靠河道這邊的邊緣地帶,聽說那些距離校區比較近的又感受到了學區房被敲鐘吵醒的快樂了。”

秦淮正在重新做雞窩,公雞母雞要分開,要做窩,要做隔離護欄,前段時間孵出來的小雞這會兒已經能滿地跑了,從巴掌大一只,一天一個變化的長大,現在一只有兩個巴掌大了。

前兩天秦淮分辨了一下公母,四只小雞,三公一母,簡直慘,這運氣真的是,秦淮還安慰慕楠:“至少不是四只公雞。”

慕楠已經在腦子裏構思公雞十八吃了。

好在簡初家的是一只母的,運氣挺好,宋嘉他們家跟他們隔了差不多快四五天才出生的小雞好像是公的,但因為小雞還小,他們又不是養雞的老手,所以這會兒還沒辦法仔細分辨,只能等再大一點再分辨一下,但這主要是源於宋嘉的不死心,不願相信這唯一的小雞仔竟然是公的。

加上原本還剩的兩只大公雞,慕楠家差不多有五只公雞了,但現在這麽小賣掉不劃算,再養大一點賣掉比較好。

雞太多了家裏很鬧騰,尤其是公雞,又喜歡打鳴,慕楠恨不得它們能一夜長大都銷出去就好。

蘑菇換的糧食於峰為了方便他們統計,全都換成了大米,也沒多少,不到兩百斤,秦淮和慕楠直接十斤一袋真空封裝,然後放到了空間裏,再沒有比他空間更能保鮮的儲藏方式了。

家裏的大白菜也收獲了一批,慕楠對外說是留了幾顆做了一缸子泡菜,他之前在家裏就做了好多泡菜,也沒多少機會轉明路拿出來吃,這會兒原材料有了,自然要過一份明路,至於家裏種的,慕楠沒白送,只低價賣,五塊錢一顆,一家僅限一顆,其余的秦淮都拿出去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