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章、張羅以待

“陛下身負一國之眾……”

“遣一將便可行之,陛下何必親臨險境?”

“萬民之命,皆在陛下一身,陛下如此輕身冒險,實為智者不取!”

周圍是亂糟糟的聲音,無一例外,都在勸諫趙和。新秦的文武大臣在這一點上,難得達成一致,無論是隨趙和來到蔥嶺以西的那些文臣們,還是那些負責扈衛、戰鬥的武將們,都在苦勸趙和,讓他駐蹕於貴山城外,最好是退回郁成城。

但趙和的意志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堅決。

身為親冒矢石打下天下的帝王,趙和無論是在臣僚之中還是在將士之中,威望都出奇高。換作別的天子,哪怕是烈武帝那樣的天子,此時文臣當中都少不得出現死諫之臣,逼迫他認錯後退,但是在趙和面前,勸諫、苦諫皆有,死諫卻無。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趙和不吃這一套。

趙和對於百姓甚為寬仁,對於敵人也算得上器量宏擴,但對於文武臣屬們試圖以挑戰皇帝權威的方式來裝腔作勢或者為個人揚名沽譽,卻是從不縱容。而且遷都洛陽之時,已經將那些敢於如此行事的老派官僚們清洗掉大半,剩余的都噤若寒蟬,再無敢如此行事者了。

反正只要自己說的有理,趙和也會接受,何必非要鬧生鬧死,拿自己的性命去威脅天子呢?

因此,當趙和做出噤聲手勢之後,那紛亂嘈雜的聲音便立刻安靜下來。

“諸位說的都有道理,但都大不過一個道理,沒有理由將士們浴血奮戰,我便可以在安全之處安然高臥。”趙和揚聲道:“若我是不諳兵事者,或者說若我來到前線只會增加麻煩,諸位便是不諫,我也會老老實實留在後方,但我諳熟兵事,我到得前方還是有幾分作用……諸位常言,我這皇帝之位受命於天,這天在我看來,並非虛無飄渺的上蒼,而是世間黎庶百姓,是將士,是官吏,是億兆生靈。他們授命予我,便是因為我可以領著他們對抗那以人為食的邪物!如今千鈞系於一發,我豈可因為個人安全而止步不前?我上前若能讓勝算多上一絲,那便已經是值得!”

趙和很清楚自己在此戰中的作用。

此戰距離大秦本土還是遙遠了,大秦本土並未受到綠芒與火妖的荼毒,所以大秦上下之中,其實隱隱有一個想法,就是此戰無須拼盡全力——哪怕戰敗,還可以退守西域,哪怕放棄西域,還可以退守隴右,哪怕放棄隴右,趙和這位天子不是又建立了關中防線麽?

能夠意識到,退卻成了習慣,再要堅守就極艱難的人並不多。

事實上這段時間的戰況,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此前據城堅守的情形下,秦軍戰鬥意志遠沒有趙和預想的高。唯有當趙和親臨郁成城之後,秦軍才爆發出足夠的戰意,才在戰場之上對火妖摧枯拉朽。

秦軍有不死戰的理由,所以現在趙和要給他們一個死戰的理由。

還有什麽比起大秦的皇帝親自到了第一線,更能夠讓這些離鄉萬裏的前農夫、小吏、工匠、文士甚至小商小販、贅婿養子認識到這一戰的重要性,認識到大秦有不得不戰和不能不勝的理由?

還有什麽比起大秦皇帝親自拿劍,在這蔥嶺之西的群山山崖之上,刻下“秦人在此”四個字,更能夠昭告天下,大秦對於這片土地天經地義的影響力?

見趙和態度如此堅決,眾人便不再諫言。

文臣們開始叮囑武將要保護好趙和的安危,而武將們則皺著眉頭表決心。這一切看起來有些象是在演戲,或者只是在進行某種可有可無的儀式。趙和清楚,這在所難免,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大秦文武群臣們的一種自我安慰。

總之,在經過一番並不激烈的諫爭之後,趙和的禦營還是上前,在先頭部隊之後,成為第二支繞過貴山城向著撒瑪爾罕方向而去的秦軍。

此後還有第三支,但沒有第四支——康斯坦丁的火妖軍團便是再遲鈍,也意識到秦軍放著貴山城不攻是為了什麽。他們從貴山城向外發動發撲,而且使用一切辦法召集此前被打散的火妖,試圖夾擊貴山城下的秦軍,這讓秦軍的壓力瞬間大了起來。

與此同時,在貳師城戰場,原本與秦軍對峙的火妖此時也得到了郁成城潰敗和撒瑪爾罕遇襲的消息,於是撤軍往回支援,但俞龍豈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咬住其尾,窮追不舍,在一路追襲之中,給了火妖大量的殺傷。

但是誰都明白,這種殺傷並不能在此戰中起決定作用,此戰之中決定一切的,仍然是趙和的目標之上。

在兩日之後,趙和的中軍抵達預設陣地,與身為前鋒的解羽會合,合軍數量約為五萬。

蓮玉生帶著殘余的三名大秦劍士,距離預設陣地還有十裏,綠芒緊隨其後,相距不過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