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職方主事

方才憤憤然的那個人聽到方詠如此說,便又冷笑了一聲:“巧言令色者鮮矣仁,何仁可當,何仁不讓?”

方詠一揚眉,似笑非笑地道:“閣下是名家?”

“名家蘇遷。”那人道。

“閣下心中不憤,只怕是因為名家未列顯學,未曾設科?”方詠又道。

“名家堅白同異,乃格物之理,道家可作方法論,名家亦可作方法論。”蘇遷傲然道。

“不然,名家唯窮舌辯之術,而棄實用之能,為形而上者尚且勉強,遑言方法論?”方詠毫不客氣,直指名家學派的弱點道。

蘇遷卻是一撇嘴,似笑非笑地道:“名家可不是抱殘守缺言必法古的儒家,閣下雖在稷下,顯然學問尚且不足,不知道如今新名家早已與舊名家不同了。”

“略有耳聞,不過以俗語言之,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方詠同樣淡淡一笑:“倒是我儒家,講究知恥而後勇,所謂見賢思齊,又雲止於至善,故此正統儒家之說,才是真正推陳出新,集大成於一體!”

此二人當街爭辯,張欽聽了暗暗發笑。

他久居蜀地,雖然消息還算靈通,但畢竟離中原或齊郡這樣的學術中心太遠,因此對正統儒家與新名家並不了解,不過從這二人爭辯之中,他約莫能夠推斷出所謂的正統儒家與新名字各自來歷。想來是趙和推出道統之說後,諸子百家各個學派當中,但凡還有所追求者,必然會對自家的學術觀點、思想理論進行修改,以期適應道統之說的需要。這就直接導致各種新學潮湧而出,象名家這樣慣於隨機應變的出現了新名家,甚至最為保守循古的儒家,也羞答答地推出了所謂“正統儒家”之說,即是揚棄子思之後的儒家觀點,要遵循所謂“孔子本意”,並以正統自稱,好同別的儒家學派區分開來。

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過是為了適應新形式而采取的變通罷了——在趙和確定要以“道統”為科舉考試的根本之後,如果哪一家學派不做出相應的改變,也就意味著這一家學派將會從護國公朝廷之中被排擠出去。五年十年或許還不明顯,可是一兩代人之後,那些被排擠出廟堂的學派,其生命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失去傳人,只留下些許文字。

當街激辯也就成了這些更新之後的學派們宣傳自己觀點的一個好方法——還有什麽能比得上將競爭對手正面擊敗更能振奮人心的呢?故此張欽雖然進入鹹陽城的時間不長,但這種當街互辯的事情,已經是見到好幾起了。

這也證明趙和開科舉之策,確實將天下英傑一網打盡,甚至連原本是世家大族的門生弟子,此時也不得不與自己的舊日師長劃清界線,好也加入到這場盛宴之中。

“方兄,你與這等人辯甚?”就在方詠占據全面優勢,將那蘇遷辯得只能又開始用名家的狡辯那一套時,突然有一人過來,一把揪住了方詠。

方詠見此人之後,哂然一笑:“閑居無聊,又尚未開考,故此聊以消遣罷了……葉兄,何故如此匆忙?”

“報名開始了,就在國子監!”那位葉兄叫道。

這一下方詠神情微變:“不是說二十日才會開始報名麽,為何提前了?”

“來到鹹陽城的人太多,為安人心,故此提前報名!”那位葉兄道。

張欽聽到這裏,神情微微一動。

不僅是他,所有正在關注辯論的人都是露出喜色。

這些自各地而來的士子們,無論是出自哪一家學派,他們到鹹陽來都是一個目的:參與第一次科舉。

他們大多數來自目前趙和控制的地區,也就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諸郡,也有不少出自目前尚未被趙和完整控制的地方,比如河東、河北,更有甚者,江南、荊楚這些實際上擁兵自立甚至幹脆起兵反對鹹陽的地區,也有數以千計的學者趕到了鹹陽。

誰都不蠢,明白科舉之制的產生,只怕會與始皇帝分天下為郡縣一般,將是影響數百甚至千年的制度,而且趙和不急於稱帝,更是讓聰明人看出他的勃勃雄心,與之相比,迫不及待復辟即位並且向天下諸侯發詔封官的嬴祝,依舊是急功近利一如十余年前,至於別的勢力,更只是割據之輩,完全看不出問鼎天下的器量。

故此,當國子監那邊提前兩天開始進行科舉報名的消息傳來之後,眾人紛紛息了觀看辯論的心思,紛紛向國子監那邊跑去。

少部分人是去報名參考的,絕大多數都是去看熱鬧的。

“張先生,我們也去?”申燦輕聲問道。

“我們先落下腳再說。”張欽倒是不動聲色。

申燦有些急了:“張先生,你不就是為科舉而來麽,這許多人可都去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