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無名不順

誰都可以為天子,唯獨嬴吉不可復位。

這幾乎是整個鹹陽城的共識。

從鹹陽城在職的官員來說,北軍之亂時他們被嬴吉拋棄,不得不投靠司馬亮與北軍四校尉,即使他們對嬴不懷恨,也要擔心嬴吉會清算他們。

而未曾卷入北軍之亂的官員、吏民,則痛恨嬴吉引發了北軍之亂,無論嬴吉誅曹猛之事有多少理由,都不能掩蓋這一事實:他闖了禍,卻沒有本領收拾爛攤子。

所以,嬴吉此時在鹹陽城,可謂官心民心盡失。

可這個丁曄,卻提出要迎嬴吉復位,這讓百官痛恨之余,又生出幾分幸災樂禍。

因為無論從哪個方向去揣摩,趙和都不會讓嬴吉復位,能夠在大勝之後留嬴吉一條性命,已經體現出這位大都護的寬厚了。可對嬴吉寬厚,並不意味著對支持嬴吉的人也寬厚,趙和此時正需要立威之人,丁曄湊上來,就算被直接推出儀門砍了,朝堂之上也沒有幾人會為他鳴不平。

但出乎他們的意料,趙和沒有發怒,而是點了點頭:“我明白了,蕭大夫……蕭長史,可記下了?”

百官末位,一個聲音響了起來:“記下了。”

是蕭由出聲,他以前只是鹹陽城一小吏,後來雖然被辟為官,成為臨淄王相,但又棄官不做,故此原本沒有資格進入這朝會之中。但趙和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臨時征辟他為北庭都護府長史,使他可以屬官的身份進入大殿。

他手中有筆有紙,紙上記載了許多文字。有在他身邊的官員偷偷瞄過去,發覺他記的正是方才眾人的言語。

此事原本是起居郎所為——班直便在大殿的一隅奮筆直書,但現在蕭由也記了下來,卻不知趙和如何打算。

“既是如此,還有沒有別的意見,只針對國本一事。”趙和問道。

見他沒有追究丁曄的責任,百官都沉默下來,趙和連問三遍,見還沒有人說話,當即道:“既是如此,我亦有話要說,時限與方才諸公相同,殿上侍禦史,請為我看好時漏。”

三分之一刻時間,要表達好自己的意思。

趙和掃視眾臣:“我們所言之事,既是國本,那麽,誰人有資格為國本,這是我們首先要確認的問題。只憑嬴氏之子的身份,如魯公、丁公所言,還是只憑無端的讖語如田公所言,亦或是只憑兵強馬壯,如諸位心底所想?”

此語一出,朝堂上頓時騷動起來。畢竟都是聰明人,哪裏不知道,趙和不但否定了魯彥、田珍和丁曄三人嘴裏說出的理由,甚至也否定了眾人為了維持體面藏在心中沒說出的理由:趙和得天下,倚仗者不過是兵強馬壯耳。

“我以為,為天子者,當有大功於天下。以古而言,三皇五帝,皆非生而為天子,乃是有功在先,而有位在後。如今天下,無論姓嬴姓趙,孰人之功,可堪為天子?”

不等有人呼應,趙和自己先答了這個問題:“和捫心自問,雖有微功,但也不足為天子。和且如此,余子阿誰?”

我趙和東征西討,做了這麽多事情,尚且認為自己的功勞不足以稱天子,你們這些廢物們,又有誰敢說功勞比我趙和還大,足配天子之位?

他此話一出,哪怕事先有言,要求眾人都不得插嘴,可大殿之中還是嗡的一下,眾人議論紛紛。

“故此,國本之事,依我之見,先不立天子,以待有功之人。”趙和說到這裏,又看了看大殿之側放著的沙漏:“三分之一刻,尚未過去,我言已盡矣。”

“大都護,臣中秘書向歆有言!”向歆終於捺不住了,他排眾而出道。

“哦?請說。”

“天不可無日,若朝無天子,臣何所依?社稷無主,百姓誰護?大都護之功,足稱天子,故此,臣向歆以為,國本之爭,當以此定之!”

在田珍提出讖語之說明顯不被趙和認可的情形之下,向歆另辟蹊徑,以趙和所說的有功者得為天子來作為趙和為帝的理由,雖然這對趙和方才自認功少是一種否定,但是,那只是大都護謙遜之言,若把它當真,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此人心思剔透,但都用在揣摩之上了。

趙和看了他一眼,心底對他做出這樣的評價。

見向歆說完,群臣之中,倒有大半都出來附和,不過眾人現在都知道趙和不喜歡羅嗦,也都是三言兩語表達看法,總之,整個朝堂之上,一時間都為趙和為帝的呼籲聲而充滿。

只是趙和一直沒有露出歡喜之色,仿佛他只是一個不相幹的旁觀者,而不是這些官員們口中那位功高蓋世澤被蒼生的未來天子。

眾人漸漸也安靜下來,畢竟這樣一擁而上地吹捧,效果未必很好。

“國本之事,我方才已經說過了,我之功勞德行,尚不足以為天子,此事無需再言。”趙和在眾人安靜下來之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