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心裏敞亮(第2/2頁)

這一點其實也是一種雅致。

自許山翁懶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凈掃明窗憑素幾,閑穿密竹岸烏巾。殘年自有青天管,便是無錐也未貧。

陸遊的這一首《閑居自述》作為賞石文章,興許能夠同宗湘若有所共鳴,也許正是因為“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才有了《荷花三娘子》這個篇目創作,才有了篇目小說中,安排荷花三娘子離開之事。

思索間,蘇陽和春燕兩個人已經走入到了宗家莊的廟宇之中。

在這廟宇中盤膝而坐的,正是古直和尚,此時他穿著袈裟,敲著木魚,口中念著佛經,一個西土的番僧,倒似是一個中土的和尚。

“蘇居士。”

古直和尚看到了蘇陽,睜開眼睛,笑道:“你不在世間做救世彌勒,跑到這裏,必有要事……”

蘇陽席地而坐,也就坐在古直和尚身前,看著和尚,說道:“你倒是挺幹脆的。”

兩個人經過了在杭州西湖上面的相談,彼此也都熟悉,更是大體知道彼此為人,此地席地而坐,兩個人便笑了起來。

“蘇居士,我來到中土這麽久,唯有感覺和你相談的時候,心裏面敞亮。”

古直近來佛法大有長進,看到蘇陽,坦蕩說道:“和其他人說話,他們總是在我面前藏著掖著,便是書生,也做不到【誠其意】,在和尚面前唯唯諾諾,說一半,藏一半,卻不知他們的心思被和尚看的明明白白。”

古直說話直抒胸臆,非常坦蕩。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蘇陽感慨說道。

這句話是《大學》裏面的話,所說的就是小人背著人的時候,做各種事情,到了人就遮遮掩掩,掩蓋自己的過錯,誇贊自己的長處,這種事情在正人君子看來明明白白,沒有任何的好處。

佛家吸收了儒家很多東西,因此兩者相通之處很多。

古直聽到蘇陽的話,扣著佛珠。

“你知道我們說話為什麽心中敞亮嗎?”

蘇陽好笑的看著古直。

“因為我們都是修佛法的人,內心幹凈明亮。”

古直和尚坦蕩說道。

因為我們心中就沒自己!只有推翻封建王朝這大事業!

蘇陽心中暗笑,說道:“確實如此。”

“居士今日找來,是有何事?”

古直問蘇陽道。

“我來到你這裏,想要向你請教,西方密教九乘三部,一切法門。”

蘇陽坐在古直身前,坦然說道。

第一次和古直坐在一起相談的時候,古直就曾經對蘇陽說過西方密教九乘三部,並且在這九乘三部之中,最知名的法門是那洛六法,大手印,歡喜禪,六字真言。

當初的蘇陽只在古直和尚這裏了解了那洛六法和六字真言,而現在,蘇陽要向古直和尚討論一切關於九乘三部的法門,經文。

古直和尚看向蘇陽,滿臉笑容,問道:“居士想要拿哪些道經來交換呢?”

他們兩個人需要一個等價兌換。

“不是道經。”

蘇陽看著古直和尚,眉心佛火簌簌而亮,說道:“我為你講解菩薩八識自證法門,也告訴你我證這菩薩八識之中五識的根由。”

修佛不比修道,修佛上面,當初的如來世尊已經將一切都說清楚了,除非是大能者,能夠在看了經文之後,便體悟到了佛的境界,從而立地成佛,否則就需要自己一步步來自證,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蘇陽現在將菩薩八識證到了第五識,剩下的是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剩下的這三識,每打開一識,就會對蘇陽有巨大的提升。

古直看著蘇陽,尺寸過後,點了點頭,說道:“若說是中土佛門的佛法,我倒當真要和居士論證一下。”

佛和道,其實都不是交談辯論的,說出來就失去了真意。

不過蘇陽有舌識,能夠將自己的體悟準確的說出來,這只是蘇陽自己的證道體驗,就如同如來說佛經一樣,想要有所成就,仍舊需要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