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詩詞迷宮03(第2/2頁)

越星文點了點頭,解釋道:“李白和杜甫歷史上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唐朝天寶三年,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在洛陽跟杜甫相識,成了摯交好友。兩人相約在梁宋,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境內會面。同年秋天,他們相約來到梁宋。第二年春,他們又在山東重逢,同遊齊魯。分別1時,互相送了這兩首詩。”

雖然越星文的敘述很平靜,可他的心情卻無比激動。

歷史上,很多名人的會面留下了千古佳話,李白和杜甫也是其中最出名的,他們一生只見過三次面,可就是這三次會面,兩人成了一生的知己。

年齡相差11歲的兩人,一起喝酒,一起吟詩,談古論今,好不暢快!

在那動蕩的時代,能遇到一位知己,太不容易了。在之後的很多年裏,他們沒再見過面,卻從未忘記過彼此,也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佳作。

越星文中學時代最喜歡的詩人就是李白和杜甫,大一的時候,他專門寫過李白、杜甫詩作研究的論文,對這兩位的詩非常熟悉。但他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居然能在圖書館看到李白和杜甫會面的場景。

這種時空錯亂感讓他心情無比復雜。

面前的李白和杜甫,都不是真人,只是圖書館創造出來的兩個虛擬形象,也根本聽不見他們說話。但越星文很想說一句,你們的作品,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瑰寶,會一直傳承下去,被後世所銘記。

……

李白和杜甫結束了會面,分別1後,李白的身影就消失在眼前,杜甫則騎著馬繼續向前,眾人對視一眼,立刻跟上了他。

本以為杜甫會帶著大家見下一位詩人,但沒走多久,眾人就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場景——

兵荒馬亂的年代,四處都是戰亂的痕跡。

燒焦的旗幟倒在廢墟旁,隨意丟棄在路邊的骸骨被野獸啃食得面目全非,吃不飽飯的孤兒寡母哭著跪求一點幹糧,兒子死光後的老人一夜白頭……

哀鴻遍野的景象,像是電影一樣在路的兩邊晃過。

作為唐朝最出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向最關心民生,在安史之亂後動蕩不安的時代裏,他創作了無數錐心刻骨的詩句,後世之人,哪怕沒有親自經歷過那個時期,也能從他的詩作中,感受到當時老百姓所遭受的苦難。

越星文本以為這次會考杜甫的知名詩作,像“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沒想到,兩側的懸浮框中突然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看就是長詩。其中還有不少空缺,顯然需要他們自己填上去。

而最上方的詩詞名字,赫然寫著《新婚別1》《無家別1》《垂老別1》!

這些並不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上需要掌握的詩詞,也只有中文系愛好詩詞的學生,才會去專門找杜甫的代表作去研究。

果然,詩的題目一出來,江平策就道:“我記得你大一的時候,寫過一篇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別1的解析論文。”

江平策對詩詞並不感冒,但星文經常跟他一起上自習,他坐在越星文的旁邊,看越星文查閱過不少資料,也清楚記得越星文寫過的每一篇論文。

所以,看見懸浮框中的三首詩後,江平策就知道——這次又穩了。

果然,越星文微笑著說道:“沒錯。三吏和三別1,是杜甫描寫戰亂引起百姓疾苦的代表作品,雖然每一首都很長,但我一字不差全都記得!”

杜甫的三吏和三別1,讓他閉著眼睛默寫,他都能全部寫出來。

何況,此時的答題墻上每隔一句還有一行提示,對越星文來說真的太簡單了。

他上前一步,拿起毛筆,飛快地在空缺處填上字符。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1,無乃太匆忙……”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新婚次日丈夫被迫出征的新娘;回到故鄉卻無家可歸的青年;兒子全部戰死沙場的孤寡老人——新婚別1、無家別1、垂老別1,三首詩字字血淚,描繪了那個時代百姓們的慘狀。

見越星文迅速填完了全部空缺,其他同學都心情復雜。

三別1的每一首詩都是16行,32短句,160個字,加起來就是480個字。這麽長的詩很難全部背下來,星文的記憶力確實出眾,一字不差。

不過,作為中文系的學霸,知道杜甫的代表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反正如劉師兄所說,這次跟著星文躺贏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