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三四

場邊的柳在奮筆疾書。

他認為這是他難得的可以窺見仁王資料的機會,至少在這場比賽上仁王打出的招數他百分之八十都沒見過。是的,百分之八十,這讓他寫著資料的同時嘴角忍不住下撇,是稍微有些不高興的姿態。

他仔細對比著仁王現在的招數與之前每一頁做了許多備注的“流星抽擊”的區別,得出的結論是仁王現在的招數,或許是之前招數的改進與整合。

這樣一來,之前那麽多頁的“流星抽擊”就必須和新的招數做鏈接,但是原本他為了區分仁王的那麽多“流星抽擊”,給這些“流星抽擊”寫了太多太詳細的備注了,再劃線就沒辦法給新的招數做描述。

柳深吸一口氣,開始給之前的“流星抽擊”編號。

他先仔細記下仁王的新招數,決定之後再重新對這些“流星抽擊”和新招數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不過話說回來,仁王打比賽時只是偶爾說出招數名稱,倒是種島有時候會吹個口哨,問“這是不是第X式,叫什麽名字”。

這時候仁王會做出簡單應答,以柳對仁王的了解,他不會在這時候說謊話。因此這些答案最終豐富了柳的資料庫。

“欺詐師”自然說話有真有假,全是假話不就變相能讓人判斷出他說的話的真假了嗎?

兩局比賽打完,觀戰的二軍也變得緊張起來。

他們能看出球場上兩個人實力的恐怖,以及讓他們感到驚訝的一點:看上去像是會面臨體力問題的,不是他們以為的國中生,反而是種島。

第二局就提前爆發,自然也會消耗種島的精神力和體能。強大的招數必然要有對應的消耗。

種島在第三局比賽之前一口氣灌下一整瓶運動飲料。他在抓緊時間調整自己,恢復體力。

仁王也在做同樣的事。他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肺部吸入大量的空氣,擴張開來,一直到極限,而後氧氣通過體內循環,將能量帶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去勾勒循環的路線,幾次以後身體肌肉便重新充滿了力量,體力條也在加速補充中。

第三局會更加激烈,兩個人都明白。

再走上球場時,種島發現,仁王看上去像是沒有打過前兩場激烈的比賽一樣。

他當然不會簡單根據流汗和喘氣的頻率來判斷仁王的狀態,而是精神力的感知,和觀察力所觀察到的細節,比如握拍走動時的動作快慢,和眼神所代表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這既出乎種島的意料,又在種島意料之內。

出乎種島的意料,是指仁王的體能和對持久戰的適應力讓種島驚訝。至少在沖繩島時仁王的體能還沒有到這種程度,或許是魔鬼訓練產生的質變,又或許是仁王掌握了一些能快速恢復體力的技巧。他記得仁王對沖繩武術很感興趣,也有練習劍技,武道方面當然有快速恢復的相關技巧。

而在種島意料之內,是指種島提前設想過,如果比賽進入苦戰,他要不要使用最後的那一招。

是他還不能完全掌控,用出來以後多少有點後遺症(比如透支之類的),也很容易失控的招數。

他直覺自己會為了取得勝利而用出最後的招數,現在仁王的表現不過是讓他更篤定自己的直覺罷了。

不再有試探,直接從激烈的攻防開始。

仁王在上一局已經找到了破解種島“無”的前四招的方式,是全力以赴用出那些招數也會被破解。

種島根據自己的節奏使用著那四招。

破解這些招數會耗費仁王的精神力和體力,但相對應種島也需要集中注意力,精神力,才能打出那四招。此消彼長,種島的消耗最終還是大於仁王,如果拉鋸戰一直進行下去,等到了搶七局,劣勢的人就會變成種島。

他在一球結束後停下來,喘了口氣。

仁王像是意識到什麽:“終於打算用出最後的招數了嗎?”

“這麽確定我還有最後的招數嗎?”種島哂道。

仁王擡手將落在額前的頭發捋到一側:“是前輩自己擺在明面上的不是嗎?‘勝宗十句義論’中的最後一句,‘未生無、已滅無、更互無、不會無、畢竟無’,就算我對佛教釋義一竅不通,去網絡上搜索相對應的資料也能找到長篇大論的釋義和解讀。”

“或許我的最後一招還沒開發出來呢?”

“如果沒有最後一招,那麽最初前輩就不會將前四招對應上‘五無’的名字吧?”仁王語氣中帶著篤定和了然,“前輩,哪怕最後一招還沒開發完全,但既然前輩已經將招數和‘五無’一一對應,那最後一招必然已經是一個可以使用的版本了。”

他當然也很了解種島。

了解當然不止種島肯定已經開發出最後一招,還包括種島會在這場比賽中用出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