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二十五(第2/3頁)

他的數據網球是完完全全從三津谷這裏學來的,自己也是嚴格按照三津谷的理論在不斷提高,不斷學習的。這造成的結果就是,三津谷的數據網球走在他的前面。

他正在走的路,是三津谷已經走過的路。

因此他會做出的選擇,會更青睞的判斷,也是三津谷的“經驗談”。

原來如此,太依賴於數據本身了嗎?

但如果拋棄數據,那自己打的還是數據網球嗎?

柳陷入了兩難的困擾中。

這是每個打數據網球的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三津谷看著柳,在心裏說,蓮二,跨過去,想清楚,認清數據的意義。數據只會是為個人而服務的。數據網球選手永遠不能被數據左右。

比分交替上漲著,一直到高中生組合迎來了他們的賽點。

6-5,只要贏了就能夠獲得勝利。

此時柳已經做了許多次嘗試了。

他當然不會試圖完全丟掉數據。

他目前為止所有的網球打法都建立在數據網球的基礎上,如果完全拋棄數據,那不就完全拋棄了自我嗎?而換個角度思考,刻意反向行動,完全否定自己的數據,其實是落入了誤區。那和完全按照數據行動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數據說我要往左,在這個前提下刻意往右,不也是利用了數據嗎?

壓力讓柳從一團亂麻的思緒中抓到了靈感。

他發現了三津谷是怎麽做的。

同樣的數據會衍生出無數種結果,並不是只信任正確率最高的那個結果,而是將所有的結果都考慮在內。

是數據網絡的分散和數據的無限衍生。

這是很大的計算量。

如果自己也這麽做,能做到嗎?

不,如果那樣的話,他不是又走在了三津谷已經走過的道路上嗎?

永遠亦步亦趨,就不會有超過亞玖鬥哥哥的機會了!

他抓住的那一點靈光是什麽呢?

數據上的,和建模上的……

他想起仁王的做法。

在這種時候想起仁王真的很荒謬,但立海大裏勉強能和他交流數據資料的只有仁王一個,兩個人還經常互相打嘴仗,再評論對方的信息渠道。

在柳眼裏,雖然仁王從始至終都否認自己是數據網球的選手,也確實不是,但仁王實實在在利用了數據。

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繼而建模,然後先預想一個可能的反應,再用精神力和行動的誤導去擠壓對手的行動空間,讓對手無論願意或者不願意都照著最初的預演進行下去。

那家夥還玩笑一樣說,“加入無我境界一起用,就是才華橫溢的極限了。所謂三大極限,很難嗎?”

分明除了才華橫溢和千錘百煉,那家夥根本都還不知道要怎麽進入天衣無縫的極限。

他自然與仁王是完全不同的打法,但他可以參考仁王的做法。

數據是工具,模型是千變萬化的。

確實一組數據能夠衍生出無限的結果。

如果自己的計算量不夠,或者全部計算太浪費時間,那麽就讓自己的行動所代表的結果盡量無限擴大。

並不是以對手最高百分比的行動作為參照對象去規劃自己的行動,而是以自己所能應對的涵蓋對手行動結果最多的位置和行為作為選擇標準。

當柳想明白這一點時,比賽的局面也漸漸明朗起來。

6-6,平局。

三津谷有些可惜地嘆了口氣。

他一直壓制柳到比賽結束。最後柳雖然有了改變,但那樣的改變僅僅只是拉回了一點劣勢,不足以對比賽結果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毛利的實力超出他的控制。

他從平善之那裏拿到的資料完全過期了。

甚至連行為模式方面的都是錯誤的。

那麽他必須在比賽現場進行計算。

如果他的實力比毛利要強,現場計算完全沒有問題。可麻煩的是,毛利的實力要更強,那麽他既要計算又要實時應對毛利的攻擊,就很難兼顧兩邊了。

雖然有些遺憾,但發現柳有了改變和進步,三津谷也挺欣慰的。

而這場比賽打完,柳的數據網球有了突破的同時,他也開始反思自己對毛利的態度。

雖然自己忙碌的同時,有一個前輩一直在影響網球部的管理工作確實很麻煩,但他對毛利的一些定義也有些偏頗。這場比賽,如果不是毛利前輩,那他自己會更狼狽吧。

但毛利前輩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四天寶寺和立海大,還有相互之間態度的不同。

……如果無法確認,不如直接問吧。從自己的角度直接進行猜測,實際是不尊重人的不是嗎?

就像是之前毛利在和仁王談過以後,練習態度就發生了變化。

他想要知道什麽,應該直接和前輩聊聊的。

兩場雙打一勝一平,接下來要進行的是單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