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信是鐘離契寫給薄春山的?

顧玉汝愣住了, 她一直以為是沒有這信的,就是薄春山被人栽贓陷害了,可不但有著兩封信, 還早就被他燒了, 那這信是從哪兒跑來的?

“信你真的燒了?”

薄春山點點頭。

其實想想也是, 薄春山是南晉東南洋水師提督, 鐘離契是北晉水師總兵,如此對立的立場, 鐘離契若真給薄春山寫了信,薄春山怎可能留在身邊, 那不是明擺著給人留把柄?

可本就被燒的信復又重現,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提起鐘離契這個人,其實南晉人並不陌生, 他本身乃山東登州人士, 倭寇當年侵襲大晉沿海一帶,可不光只盯著浙江福建等地,山東離他們更近,也是飽受殘害。

鐘家是世襲的軍戶, 鐘離契從小就展露出勇武的天資,成年後就子承父業, 繼承了父親百戶的軍銜。

他在登州抗擊倭寇,一路從百戶升到登州衛的指揮使,立下無數戰功。當年因他作戰勇猛,抗倭十分有經驗,還被調來過浙江一段時間, 由於登州那也需要一員大將頂著, 後來又回去了。

然後便是大晉一分為二, 山東在淮水之北,成了北晉,而鐘離契自然也就不是南晉之臣了。

至於他為何會給薄春山寫信?

其實當時薄春山收到他的信後也很詫異,畢竟雙方是敵對關系,為將帥者最是忌諱與相對陣營的人有任何牽扯,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扣上裏通外敵的罪名,這鐘離契的膽子可真大!

這是薄春山當時收到他的信後,第一感覺。

而鐘離契的信中也沒說什麽,表達了一下薄春山在平定倭寇之中做出的貢獻,贊揚他思路對,平倭之前先解決沿海一帶海商和海禁問題是對的,整封信裏都是對薄春山的贊詞。

當然,即使是贊詞,薄春山也不可能回他的信。

於是又來了第二封。

從第二封信開始,鐘離契就展現出話嘮的本質了,他似乎想跟薄春山套近乎,卻又不知該說什麽,信裏大篇大篇風景山水當地人文和觀後心得,頗有點‘我很想跟你交朋友,但出於身份關系,我倆不能聊那些敏感話題,不如就拉拉家常’的意思。

而之後的信裏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

這期間薄春山從沒給他回過信,每次他的信來了,他也是看完就燒,如是持續了兩年,兩年裏薄春山差不多總共收到對方的六封信。

在最後一封信裏鐘離契說應天不是什麽好地方,那些勛貴世家盤根錯節太深,有志者難展抱負,反而會身陷無謂爭鬥中,他當年深有感悟,讓薄春山若是有意可以來北晉,北晉這絕不會虧待他。

這封信正好是去年發來的,也就是康平帝有意召薄春山回應天,而薄春山不想回去,說再拖拖那時候。

當時薄春山看了信,心想此人總算露出自己的目的了,同時又覺得北晉對南晉的監視可真深,連他要去應天都知道,心裏打定主意若是此人下次再讓人送信來,直接銷毀不再看,不過自那封信後,鐘離契就再未給他傳過信,薄春山倒也漸漸忘了這個人。

“也就是說現在有兩個情況,一是信不止這幾封,另幾封的內容比這兩封更敏感,偏偏都沒出現,反而出現了這兩封。二是明明所有信你都燒了,偏偏憑空冒出兩封信來。”

薄春山點點頭道:“他們問話時,我借機看過那兩封信,確實是此人筆跡,而且信的內容大致跟原樣差不多。”

為何會說差不多?

是因為薄春山只大致記得信裏的內容很無聊,但不記得無聊的具體內容,只有個大致的印象。

先不提這個,既然筆跡對的上,內容也對的上,說明信是出自鐘離契之手,被仿冒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這兩封信的出現和北晉有關。

北晉為何這麽幹?

自然是想用反間計,想破壞康平帝和薄春山的君臣之誼,結合之前齊永寧和李雅清的做法,這兩件事也能對應上。

至於為何只出現了這兩封內容不是那麽敏感的信,偏偏敏感的、可能讓薄春山背上通敵賣國罪名的信沒有出現?

可能北晉並不想薄春山死,只是想讓他和康平帝離心,對南晉失望。

失望了以後呢?

自然是改投北晉。

北晉很想挖南晉的墻角,從鐘離契連續兩年鍥而不舍給薄春山寫信,到眼前這個局面,無不在透露這個訊息。

開元帝似乎把薄春山看得很重,覺得南晉若是失去他,北晉可能不用再忌憚南晉,所以才會花費如此大的功夫,繞了這麽大個圈子來行事。

先來明的,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

給你布個死局,死局裏還留了條生路,同時還可以考驗康平帝是否信任薄春山,是否忌憚他,會選擇順水推舟坐視不管等等……有點無所不用極其的味道,還挺考驗人心,挺像開元帝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