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以身許國(28)

寧馥帶著行李上了車。

40小時的路程,綠皮火車在一片嘈雜聲中駛離月台。寧馥望著窗外,輕輕呼出口氣。

她自然知道“酒泉”的含義。

那裏的沙漠深處,有一處20年前即建成的發射基地,有個非常“接地氣”的別稱,叫做“東風航天城”。因為發射基地與北京三個總部的有線電話長途通信的秘密代號為“東風”,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東風基地”這一名稱。

——聽起來像是某某建材城、某某五金店一樣通俗易懂。

基地其實位於內蒙,但因為地處荒涼,距離最近的城市就是甘肅的酒泉。

選在這裏做發射基地,一是因為地形開闊,方便工程建設和火箭、導彈發射;二是處於保密考慮,更有利於防諜防泄密防監視(當時的各國發射場地為了保密,幾乎都不使用真實的地名地址)。

等寧馥下了火車,周遭街景已是西北風貌。

出站口有一士兵,舉著張上書“寧馥”兩個大字的紙牌子。

“您好,我是寧馥,B城航空大學學生。”

士兵敬個禮,拿起她的行李,帶著寧馥繞過車站小廣場上的人流,走向停在路邊的吉普車。

車是越野車,上面還纏著一些偽裝用的迷彩布條,這種車子在市區裏並不常見。

寧馥心中的猜測基本上就確定了。

車上除了來接她的士兵外,就只有她一個人。

“別的同學呢?”

士兵發動車子,並不奇怪地答道:“沒別人啦,就接你一個。”

車拐入出城的公路。

“路上還要挺長時間的,累的話可以先休息。”士兵貼心地提醒道。

寧馥笑著說了聲謝謝,身體雖然略感疲憊,但她的精神卻無比振奮——甚至大腦裏已經有個小人兒在歡歌亂舞了。

酒泉啊,這裏是酒泉!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這只是酒泉得名的傳說。然而在所有航天人的心中,“酒泉”兩個字,象征著另一種傳說。

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導彈在這裏成功發射。

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在這裏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這裏發射成功。

車窗外城市的風景漸漸變成了荒漠。夏天的戈壁灘仿佛能將人融化,景物仿佛也被按了復印鍵似的,連綿不絕千篇一律。

——全是砂礫,間或有那麽一兩株駱駝刺頑強地生長在烈日下。

寧馥卻看得目不轉睛。

她心跳很快,不由得將手蓋在胸口輕輕壓了壓,試圖壓住那股躍躍欲試的亢奮和激動。

她即將走入歷史。

歷史,會以怎樣的面貌迎接她呢?

*

來迎接她的是五院二分院的馬主任。

馬主任一張容長臉,瘦得兩頰有些凹陷,只有一雙眼睛閃著灼灼精光。他身材亦是精瘦,動作利落,伸手從士兵手中接過裝著寧馥行李的提包,幹脆道:“寧馥同學吧?邊走邊說。”

馬鐵軍目前主持彈頭室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但朱培青手寫的推薦信已經早一步寄到了他手上,對於這個信中被元勛泰鬥描述為“天才”的大學女生,他還是決定親自來接,以示重視。

順便,也摸摸她的底子。

他簡單給寧馥介紹了一下二分院的情況。

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也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共設了兩個分院,後來到61年,又設立了三分院,地地導彈型號歸一分院管,地空導彈型號歸二分院管,三分院負責管理海防方面的飛航式導彈。

後來改制,國防部五院改叫七機部了,大夥集體脫軍裝,但像馬鐵軍這樣最早一批進了二分院的人,還是愛自稱五院二分院。

一分院和二分院,就分別是後來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

前者偏重航天器技術、空間技術、運載火箭技術,後者嘛……

總之,一個是送人上天,一個是送人上西天。

馬鐵軍大步流星,說話也快,領著寧馥進一棟二層的辦公樓,不等她熟悉環境,就推開了一間辦公室的門,“這是你的桌子。”

他將行李給寧馥放在門口,“晚上吃完飯,我叫人帶你去宿舍。”

這位過於雷厲風行的馬主任轉身看著寧馥,用聽起來就不容分說的語氣“詢問”道:“現在開始工作,沒問題吧?”

好在寧馥跟上了他的“速度”。

“沒有問題。”

她也很言簡意賅。

馬鐵軍揚起一邊眉毛,很快,喊人給她搬來一摞將近半人高的档案盒。

“把這些先過一遍。”他道。

說完,又語速飛快地跟她說了走廊上衛生間的位置,告訴她晚上六點開飯,跟著大家夥走就知道食堂在哪了。

吃喝拉撒解決,小門一關,整個屋裏就剩下寧馥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