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紫宸殿上在,所有參與到剿滅武新山事件的人幾乎都在了,論功行賞,按律治罪。

林青漾他們算是在這件事情上起到了極大的助力,領賞就完事了。

最慘的就屬元燁了,因為從趙城上報的信息上看,是元燁擅自行動,擾亂了布局,導致第一次圍剿失敗,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可以說兩個皇子被俘虜,一個皇子被重傷,幾乎都是因為元燁的魯莽,這是大周朝的奇恥大辱。

元燁本就狼狽,現在被訓斥的更加滿臉通紅,臉上已經布滿了戾氣。東宮的謀士已經給他找好了理由,這一次他們不得不犧牲多一點,要不然壓不住。所以推程義當替死鬼,程義在表親中跟元燁最親,也是程氏嫡出一脈的,算得上分量。

說成是程義急功近利,胡亂獻計,覺得三路上山是分散了兵力,要臨時調整跟大皇子一起進攻,這樣更快一點。程義是元燁的心腹,元燁一時間被蒙蔽了也情有可原,本想著兄弟合作,沒想到信息沒有傳遞到位,才會導致後面的事情。

元燁趴在地上跪拜,一邊謝罪,一邊卻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第一次打仗什麽都不知道的笨蛋,以此逃避不顧大局,謀害兄弟的罪責。

林青漾看著跪在元燁身後的程義,已經臉色蒼白,瑟瑟發抖了。

這件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要了程義的命,估計這個驕縱的小少爺要嚇得尿褲子了。想著他昔日的風光,都是靠元燃和元燁兩兄弟撐著的,不知道他會不會幻想,若是一直站在他前面的是元燃,他就不會有如此遭遇。

而三皇子那邊見元燁這麽說,自然就更好編理由了,他是看著兩個兄長匯合,擔心有什麽問題,所以趕過去的,他年紀小,又是第一次帶兵,所以就顯得更加無辜。

大皇子對他們兩個的表演嗤之以鼻,但是也得到了家族謀士的授意,不再爭辯,既然已經是勝利者,追著失敗者打,反而顯得對兄弟下手太狠,太過功利。

有王氏盯著,皇上自然也不能太讓大皇子受委屈。很快,審理整件事情的官員終於結束問話,而一直坐在龍椅上的皇上也下達了聖旨。

重罰了包括程義在內元燁的人和三皇子的人,有官職的罷免流放,沒官職的打板子關押坐牢,程義這一次是直接被打成了廢人,隨著三皇子行動的裴氏親信也倒了黴,倒是讓裴瑾幸運錯過。

而元燁和三皇子自然也得懲罰,被罰禁足皇陵一個月,每天要在祖宗面前跪上三個時辰反省,還要罰抄兵法書籍。

這一個月等於是讓元燁和三皇子的勢力不得參政,讓程氏和裴氏也在朝廷上閉嘴。而在這災情嚴重的一個月中,能參政的官員自然會得到最大的提拔,也就是說大皇子可以趁機大大的發展自己的勢力。

等他們再出來的時候,估計就會被大皇子遠遠的甩在身後了。

聽到這樣的懲罰,元燁和三皇子都恨不得皇上直接打他們一頓好了,但是本就犯錯的他們,自然也沒有資格討價還價。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懲罰。

而大皇子能在重傷的情況下,還帶著兵剿滅了武新寨,救出倆個兄弟,實在算是大功一件,也難得一次被皇上誇了許久,在場官員也誇個不停,皇上面對有出息的兒子,自然是真心喜歡,這一次大手一揮,直接封王。

按照大周朝的規矩,一般除了太子,都是二十歲再封王,提前封王,那必然有說得過去的功績,這是無上的榮耀,是皇上對他能力的肯定,也代表著他可以正式入朝為官,直接插手政事了。

大皇子激動的跪下,心潮澎湃,身上的傷都不疼了。

事情匯報結束,皇上留下了趙城寧總管,以及一群大臣,顯然是要商量天恒國奸細的事情,這種事情現在死無對證,自然也很難處理。

其他人陸陸續續離開,林青漾三人自然要在出宮前去四皇子那邊一趟,而梅妃和徐貴人早就已經等在那邊了。

梅妃他們也聽說了大皇子封王的事情,心中擔憂這個推出出頭鳥的計劃會不會到最後難以掌控,反而給大皇子做了嫁衣?

楚璃書就繼續忽悠,順便把之前計劃針對血淵閣和寧總管的事情提了上來。

因為林青漾一開始是沒有參與,所以幹脆就在外面陪著四皇子說在武新山上的冒險,另一邊的徐文澤雖然參與了計劃,但沒做什麽主要的事情,跟梅妃說了一會兒,就出來單獨陪著徐貴人說話。

徐貴人依舊是溫婉恬靜的樣子,在梅妃面前永遠溫順聽話,即使很擔心徐文澤,也不敢越過梅妃亂說話,徐文澤沒出來的時候坐立難安,不停的詢問林青漾,自己弟弟有沒有受傷,直到徐文澤出來,她才紅著眼迎了上去。

徐文澤對上自己的姐姐,臉色終於好了一點,拉著姐姐就換了一個地方單獨說話,他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是面對自己姐姐單純的樣子,簡直就是一問三不知,最後也只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