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事件管理者(20)

通俗意義上的愛分三種:親情、友情、愛情。

至於戚余臣的情況……

戚爸具有商人本質,對待兒子猶如一次重要投資。

——再重要,也不過投資。

若投入遠大於回報,便本能地想要放棄,及時止損,保住本金,說不準還有機會靠著下一筆投資——孩子——翻身;

若僥幸投入不高於回報,他這才更多地撿起當爸爸、作為一家之主的威嚴。

處處顧及自己的顏面,觀念也較為世俗,一心要求兒子成為他期望的樣子,為人圓滑、做事果決、富有傳統定義的男子氣概。而不在意戚余臣自身的需求,不屑了解所謂年輕一輩的追求。

相比兒子,他真正愛的是他妻子

戚爸無意識地沉迷於一種被需要、被依靠的感覺。努力維持仿佛蓋世英雄般保護著柔弱的女人,無論風霜雨雪都咬牙擋在整個家庭前頭的,那種勇敢、堅定、負責任的形象。

人們將其稱之為大男子主義。

他認為那是一個男人該做到的標準,亦是唯一標準。

而他的妻子,戚媽媽,年輕貌美,善解人意。擅長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符合天底下絕大多數男人對妻子的想象;

為了兒子,她可以想也不想拋棄一切,犧牲一切,包括丈夫,甚至自己的生命。這滿足了世界上所有對母親的至高贊美,她深深愛著自己的兒子沒錯。

可為什麽戚余臣依然想要被愛?

就好像從未被愛過一樣?

姜意眠不太明白親情。

就算沒有記憶,提起爸媽,毫無波瀾的情緒不會騙人。她判斷,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很可能沒有爸媽。或早早地離開爸爸媽媽,沒能培養出相應的感情?

無論如何,只以理性剖析。

有可能戚媽媽的愛,更接近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感動的偏執的愛。(抱歉)

她看似願意不計代價地為兒子付出,實則同樣不甚在意兒子的想法,只顧拼命地付出,拼命地犧牲。只要醫生一句準話,恐怕連打暈孩子、割肉喂血(自己的,或者別人的)用以治病的事情,都能做得出。

戚余臣感知細膩,難以承受這種愛。

或有另一種可能:戚余臣承認媽媽的愛。遺憾的是戚媽媽在他學生時代去世,那之後,再也沒有人愛他。

不論哪種可能,戚爸戚媽對戚余臣的態度往往通過一件件小事表達。

事件管理者只能刪除有限的三件事,無法修改親情裏存在的雜質。

假如刪掉「戚媽媽的死亡」,戚余臣將親眼見證他的媽媽用溫柔的眼神、甜蜜的言語,如同魅魔般瘋狂施展魅力,捕獲下一個男人、下下個男人,要他們甘之如飴地為她的兒子花錢奔波。

姜意眠不認為這是好選擇,因此越過親情,直奔下一個選項:友情。

——眾所周知,戚余臣沒有朋友。

迄今為止所有人生版本,一個,朋友,都沒有。

唯一差點成為朋友的,只有當年忽悠他離家出走、不小心把他丟在公園裏兩天兩夜的小學同學,劉東。

劉東同學下過決心做戚余臣的朋友。

奈何爸媽離婚,他年紀小,沒有話語權,被迫離開浪漫港隨奶奶生活。離開前,送了一支寵物手表給戚余臣,還留下奶奶家電話號碼,聲稱有空可以打電話,長大以後再見面。

可惜戚余臣不善表達,隔著天南地北,終究沒了下文。

這件事姜意眠全程經歷,有操作的余地。

刪去「劉東的離開」,奶奶千裏迢迢來接孩子。瞧見向來沒心沒肺調皮蛋的寶貝乖孫,在前往火車站的路上,竟再三回頭,露出一副郁郁不樂的神色。想著孩子命苦,沒爹疼沒娘愛也就罷了,跟著她個老婆子去十萬八千裏之外過日子,人生地不熟,多委屈啊?

當爹媽的沒個爹媽樣,憑什麽叫他們這些個大人活得興高采烈,可憐小孩看臉色,像累贅,說丟就丟了?

劉奶奶一咬牙,幹脆不走了!

她獨自回老家收拾一趟,便在浪漫港找個便宜的小房間住下。祖孫倆相依為命,劉家爸媽不敢太過放肆,至少面子工程得做好。

這個月你領兒子買件新衣裳,下個月天我給兒子買份肯德基。誰都不準缺了數,否則另一個就有底氣指著對方咒罵:“你個沒良心的破爛東西,有了新兒子忘掉舊兒子!天上要有菩薩,看不過去,早晚叫你那新兒子瞎眼爛腸子,看你老掉牙的時候指望誰來養!”

總之生活還過得去。

劉東也說到做到,自詡戚余臣兄弟。打籃球、打遊戲,甭管好事壞事,反正事事不忘拉上戚余臣。

特別在戚媽媽離世之後,戚余臣淪為無依無靠的孤兒。

劉東對他的處境可謂感同身受,索性邀他到家裏住。

戚余臣情緒淡,性子穩,成績好又講禮貌,也是命不好的孩子。老人家看著心疼,相處時間長了,漸漸當做第二個孫子來養。凡有好吃的好喝的,只要有劉東一份,必然也有戚余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