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事件管理者(5)

問題出在哪裏。

該怎樣才能阻止戚余臣頻繁的自殺行為?

琢磨這兩個問題時,姜意眠不得不想起一句話:經歷塑造人。

都說人的過往造就現在,人們經歷的一切都刻在他的臉龐。

但事實上,即便擁有一樣的過去,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現狀與未來;

即便經歷留下的痕跡不可磨滅,至少在其深淺、形態方面,也可以產生微妙的詫異。

這些區別,歸根究底,是因為人們性格不同。

當然,不可否認,經歷對性格有所影響,是性格的重要來源之一。

不過放眼醫院產房裏,連初生的嬰幼兒,有哭,有笑,既有苦大仇深皺著眉毛,也有沒心沒肺呼呼大睡的。足以說明人生來就有性格。

在絕大多人生版本中,戚余臣都有著憂郁、沉默,又感性脆弱的特質。

他的那份沉默,比起裴一默的溫順,刀疤的靜默,陸堯的冷漠,更多是一種長期消極狀態。

就像一個生活在正常社會裏的瘋子,一個精神病院裏的正常人。

戚余臣沒辦法理解這個世界運轉的核心,又無力掩飾、難以忽視自己的古怪。

他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個錯誤,難怪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萬念俱灰,一次次毫不留戀的死去。

他生來就如此?

應該不至於。

那他是怎麽變成這樣的?什麽時候?

倏地一下,某樣東西從記憶裏冒了出來。

姜意眠刪去「心臟病」與「請假失敗」,成功又回到那間逼仄的出租屋之中。

推倒床頭那只紙板箱,找到相冊,打開第一頁——

果然,她記得沒錯。

2003年的全家福紀念照,那時,戚余臣是笑著的。

他什麽時候不再笑了?

制作這本相冊的人一定十分細心,而且相當重視戚余臣的存在,幾乎一點不落地將他的成長過程記錄在冊,大大方便姜意眠尋找想要的答案。

初生,爬行。

從搭著爸媽的手顫顫巍巍站直身體,到牙牙學語,上幼兒園。

這些歲月裏,戚余臣總是被打扮得體體面面、漂漂亮亮。

稚嫩的臉上偶爾掛一抹秀氣的笑,笑弧極其克制,依稀潛藏一似郁色的影子,不大像個孩子。

但總歸笑著。

直到2007年7月6日,他的生日。

往年這個時候,相冊裏必十幾張照片連排,戚家爸媽以去遊樂園、公園野餐、一起做蛋糕之類的形式,年年不重樣,給戚余臣慶生。

唯獨這一年,一個不笑的戚余臣、一個蛋糕、孤零零一張吹蠟燭的照片占據相冊一整頁。

往後翻,戚余臣的照片愈來愈少,寥寥幾張正臉全無,更別提笑容;

往前看,離7月6日最近的照片拍攝於6月1日,兒童節,那是他最後一張被鏡頭定格的笑顏。

這中間肯定發生了什麽。

肯定是戚余臣的性格轉變點。

系統遲遲不發話,意味著光是這些模糊的信息,連‘線索碎片’都算不上。

也就是說,姜意眠必須自己去到那個時間段,找出那個未知事件。

而那一年,2007年,戚余臣九歲。

正在讀小學二年級。

*

2007年6月1日,A市同協醫院,心血管病專科主任醫師辦公室。

長年負責戚余臣的主治醫生不禁重重嘆了一口氣:“才說情況有好轉,怎麽突然又鬧出這種事?”

說起這個,戚媽媽臉色一白,語帶哽咽:“本來是好好的,上午在班級裏還表演了個人特長。下午學校放假,都怪我,都是我的錯,非要領他來市少年宮,遇上熟人聊了兩句,一下沒看住,幾個小孩打打鬧鬧,就把余臣絆倒了……”

不光摔了個輕微腦震蕩,還讓好不容易壓制住的心臟病再次發作,病情大大惡化,被迫又進行一場搶救、一次向死神搶人的高危手術。

醫生心裏本來不太舒服。

不過見了戚母這個模樣,也是,這世上還有誰比當媽的更心疼孩子?多半是個意外而已。

“幸好這次就在市內,送來的及時,手術也平安。”醫生的語氣有所緩和:“下次不一定有這麽湊巧,所以我還是建議盡快轉去C市做手術。那裏醫療資源更多,條件好,雖然手術花費也高,但成功率會比在我們這邊高上不少。”

“……大概要多少費用呢?”戚爸直奔核心。

醫生報出一個保守的金額,戚家兩個大人對視一眼,臉色微凝。

戚媽媽雙眼微亮,關注點大不相同:“做了這個手術,余臣的病就好了嗎?”

醫生無奈:“沒有這麽簡單。想要徹底解決心臟的毛病,肯定得換一顆新的心臟。不過之前我也說過的,要是打比方,真正願意捐獻器官的志願者少得就像一滴水,那排隊等捐獻的病人,就多得像大海。何況余臣是稀少的熊貓血,想配對上一個適合的心臟,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