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左手仁義禮智信,右手雖遠必誅!(第2/3頁)

“話說當年,匈奴新單於上任,漢武帝派蘇武出使道賀,單於野蠻,逼蘇武投降,不投降就要殺了他,蘇武聽罷,冷笑著說。”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

“這話的意思是,睜開你的狗眼看看,凡是敢動我大漢使臣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弄死了!你他娘的動我試試?”

“單於一聽,當時都蒙了,他剛剛成為首領,本打算欺負欺負蘇武,在手下面前耀武揚威,結果被蘇武直接懟在臉上,這叫怎麽回事嘛!我今天剛上任,你就不能給點面子?”

“於是,蘇武就被發配放羊了,後世的我們學到這篇文章,心中莫名悲憤,充滿屈辱,總覺得蘇武好慘。”

“可其實呢,單於也挺慘,剛當首領就被蘇武懟一臉,心裏琢磨這幫漢人,也太不給面子了,氣的要死要活,由此可見,仁義禮智信是傳統,蘇武這種一言不合囂張打臉的做法,也是我們的傳統!”

聽了羅佳風趣的話,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如果你真的愛讀歷史,就會知道,近代百年的確是我們被欺負了,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其實還是我們欺負別人的時候更多,華夏的祖先大人們,還是比較霸道的。

另外,蘇武提到三個因為殺了漢使,而慘遭征伐的國家,南越,大宛,朝鮮,其中還包含著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漢使究竟幹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情,導致動不動就被人殺掉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一言難盡了,反正根據史書記載來看,無非也就是漢使瘋狂打臉,終於把人家打紅眼了而已。

頓了一頓,羅佳繼續說道:“還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更是大大的有名,激勵無數男兒前赴後繼,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雖遠必誅是肯定的,但明犯強漢嘛,這件事還真不太好說呐。”

“根據史書記載,匈奴那邊幾個單於相互打架,其中有一個叫呼韓邪的單於,他是王昭君的老公,因為打不過,被收拾的很慘,就跑來投靠漢朝。”

“漢朝一看,呀哈,郅支單於這家夥膽子挺肥啊,出兵!幹他!”

“那邊,郅支單於一聽漢朝要出兵,直接就嚇尿了,撒腿就跑,跑到一個叫堅昆的地方,這堅昆到底有多遠呢?根據史書記載,堅昆東去單於庭七千裏……”

羅佳的話音落,場內頓時響起笑聲一片,果然是碉堡的強漢啊,大軍未出,直接嚇的單於跑到了七千裏外,想來也是兇名在外了吧。

羅佳喝下一口香檳,接著說道:“接下來是一連串騷操作,王昭君的老公在漢朝扶植下上位,郅支單於心想,我王位也讓了,人都跑出七千裏外了,這下總該安全了吧?能不能把我抵押在大漢的兒子還給我?”

“可惜啊,單於兄弟還是不了解大漢,以至於在要回兒子的過程中,又發生了谷吉事件,郅支單於不得不第二次跑路,這次他跑的更遠,去到了一個叫康居的地方,那麽問題來了,康居這鳥地方究竟在哪呢?”

“根據史書記載,康居去長安一萬二千三百裏,不屬都護。”

“按照正常邏輯,這回是跑的真夠遠了,漢朝就算再沒有人性,也總該放過人家了吧,畢竟為那麽一點仇怨,追殺出一萬多裏地,從經濟上來看非常不劃算。”

“經過這麽一番折騰,漢武帝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漢元帝即位,與此同時,寫下明犯強漢者最遠必誅,這句千古名言的大將陳湯同志,也終於閃亮登場。”

“由於漢武帝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漢元帝漸漸忘了還有個仇人,躲在距離長安一萬多裏地的康居,郅支單於也終於長出一口氣,感謝蒼天有眼,一代狠人漢武終於見了閻王,自己這條小命總算保住了。”

“然而,我們這位倒黴到姥姥家的郅支單於還是過於天真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漢武帝的兒子的確把他給忘了,但皇帝手下的將軍陳湯沒忘!”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陳湯調集大軍,和自己的同僚甘延壽商量,我記得有個叫郅支單於孫子,以前好像招惹過咱們,反正兄弟倆閑著也是閑著,幹脆咱們去把他做掉吧,畢竟人這一輩子,不能言而無信,說殺他,那就要殺他。”

“當晚,兩個殺胚一拍即合,率大軍西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勢如破竹,直取郅支單於的首級,滅其族,奏凱而歸!”

“這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老祖宗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當我們想弄死你的時候,無論你跑多遠,過了多少時間,我們都要弄死你!”

……

天已經亮了,畢竟多數來賓都上了年紀,經過緊張和興奮的一夜之後,他們感到疲憊,都已經回去休息,桌上一片狼藉,到處是喝到一半的酒杯,吃了一半的烤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