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能源的機遇,全球媒體的圍攻(第2/2頁)

羅佳趕緊阻止他繼續往下說,自己搞的是科研企業,政治上有一定支持就夠了,沒必要上趕著朝權利靠攏,商業和政治,最好還是分開。

羅佳舉杯,笑著說道:“無論如何,超級電容項目總算是塵埃落定了,我們的產品打進了電力部門,這並不僅僅是利潤的問題,而是未來朝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

安然連連點頭,“沒錯,公司的兄弟們之所以那麽拼,除了工資,最重要就是想憑借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和生活,畢竟誰年輕的時候沒點夢想,能看到夢想成真,豁出一條命去也值了!”

“羅總,你看是不是把接下來的任務安排下去?儲能有了,安裝船也有了,接下來咱們就該抄西門子和維塔斯的大本營了吧?”

每個人都很興奮,雖然公司做了許多科技預研,但根據星辰科技的一貫風格,從來都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正如羅佳自己說的那樣,現代科研已經成了一種高度復雜,高度困難,需要瘋狂燒錢的事情。

想要盡快解決問題,拿出方案,就必須把公司的所有科研力量,一股腦投入進去,搞大規模科技攻關。

羅佳笑了笑,“不急,按照老規矩,先放假,畢竟公司裏不少人都找了女朋友,總要留點時間給大家談戀愛,等放假結束了,我再告訴你們接下來的攻堅方向。”

……

星辰科技與電力部門的簽約儀式,進行的非常低調。

然而這件事在全球造成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任何一種新型電子產品的問世,畢竟超級電容的大規模普及,標志著華夏這個國家的大幅度轉向。

全球知名媒體,紛紛在簽約結束第二天,刊發專題報道,這些報道占用篇幅之大,反響之深遠,令哪怕最不關心科技的普通人,也能夠感受到一場巨變正在加速。

而在此之前,星辰科技的超級電容,只是科技圈內部討論的傳聞,現在塵埃落定之後,所有人都為星辰科技,和整個華夏的大手筆所震撼。

紐約時報在頭版頭條刊發專題,“既充電樁計劃之後,華夏再出重手,投建全國性儲能中心。”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專業性還是很高的,專門請了加州理工的大牛學者負責撰稿。

學者從他專業的角度,分析了華夏三年內完成充電樁普及,以及這一次大規模投建儲能中心,對於未來的影響是如何深遠。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能源都是個大問題,華夏本身並不出產多少原油,全靠從境外采購,一旦新能源計劃在幾年後完成,他們將徹底擺脫對境外能源的依賴。

作為北美人,加州理工這位學者幸災樂禍的指出,俄國恐怕要遭殃了,因為用不了多久,華夏就會減少,甚至完全停止從俄國購買原油,俄羅斯的烏拉爾牌原油含硫量非常高,遠不如中東和北海布倫特。

另外,這位學者也對華夏能夠全面轉向新能源建設,表示了羨慕,認為憑著華夏基建狂魔的威力,他們很可能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全面轉向新能源的國家,將全世界遠遠甩在身後。

其實地球上還是有些國家,已經實現清潔能源覆蓋,但它們都是些小國,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列強國家,目前還沒有一個能夠做到。

這片文章畢竟是出自學者之手,看起來還比較能夠入目,但是北美其他媒體,可就沒那麽客氣了。

無論是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還是ABC,CNN,FOX這樣的電視機構,都在抓住機會,渲染華夏威脅論。

在歐洲,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也比較客氣,他們最近脫歐了,失去整個歐洲市場的英國,正在竭盡全力尋求來自華夏的支持。

所以金融時報十分謹慎的,分析了新能源在華夏的前景,並且表示,作為這個地球上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帝國,英國當局應該盡快和華夏展開談判,抓住屬於未來的機遇。

不愧是老狐狸啊,英國人嗅覺還是很靈敏的,他們感覺到的是機會,想賺錢,今後最好和華夏合作。

只可惜像這樣的聲音,全球終究只是少數。

大多數媒體都和北美主流一樣,把華夏的新能源戰略,當做一種巨大的威脅,群起而攻之。

特別是德國兩大媒體,圖片報和明鏡周刊。

他們不僅大肆貶低超級電容,更公布了一條小道消息,由西門子和萊茵集團共同擁有的深海儲能技術,也將於近日推出,對決星辰科技的超級電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