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二鳳穿完顏構3(第3/5頁)

媽呀,看多了前兩個皇帝,這位康王殿下身上簡直是閃爍著天神一樣的光輝,連他身邊的康王妃都像是天女降凡了。

李綱激動感慨之際,李世民也彎下腰來打量面前長子趙澤,四歲大的孩子看起來也不算小了,眉宇明俊,與自己十分相似,再拍拍他肩膀,年紀雖小,身子倒還算結實。

他不像承乾,不像青雀,也不像雉奴,只是他自己。

倒也很好。

李世民扶住女兒小腿,笑眯眯的捏了捏他的臉,站起身來,正色道:“走吧。”

南京應天府內,孟太後及一幹朝臣正對這位新君翹首以待。

首都東京失陷之後該當如何、被金人擄走的欽徽二帝該當如何,此後本朝應該南退還是北進,應當求和還是主戰,應天府內眾說紛紜,誰都說服不了誰。

只是因為先前欽徽二帝遺風,主和派與投降派難免占據上風,主戰派艱難支撐,只希望李綱此去順遂,能說動康王勿要如先前二帝那般一心投降。

沒錯,經歷了前兩位皇帝之後,主戰派們的底線已經被拉的無限之低——膽小沒關系,怯懦沒關系,想議和也沒關系,只要別投降,陛下就是萬古未有之聖君。

李綱走後,宗澤難免憂心忡忡,向兒子宗穎感慨說:“只希望康王有高祖之風,勿要如……”

他嘆一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宗穎神情黯然,顯然並不對李綱此去抱有很大的希望。

靖康元年二月,宗澤與金人十三戰皆勝,上疏朝廷請求調動諸道府合圍東京,又發書於附近幾個州郡的駐軍統領,請求共同出軍,結果那幾人皆不予理睬,宗澤孤軍奮戰,然而饒是如此,卻也未曾遭逢一敗,只是究竟將孤兵少,不得不中途後退。

靖康之役發生後,宗澤得知欽徽二帝為金人所擄,當即率軍奔赴滑州,經過黎陽,意圖渡過黃河,堵住金人退路,然而勤王之師竟無一隊到達,只得黯然作罷。

而此時,宗澤也已經是位六十九歲高齡的老人了。

剛剛才遭逢靖康之役,按照歷史上既定的時間,明年這位抗金名將便會過世,死前大喊三聲“渡河”,旋即溘然長辭!

李世民騎術精湛,李綱更是馬上將軍,魏氏出身武家,騎術自然出眾,只是一雙小兒女年幼,路上顛簸過甚,怕會吃不消。

欽徽二帝都被金人擄掠北上,太宗皇帝的後代便只留下康王這一支在國域之內,細細數之,也不過康王與其長子兩名男嗣而已。

李綱雖急於同康王往南京應天府去,此時卻也不敢多催,康王年輕體健,自無大礙,可若是因此害的康王世子出了什麽問題,他豈非百死難贖?

魏氏深明大義,如此過了一上午,午間停下歇息時,便道:“應天府諸事甚急,太後獨木難支,殿下早去一日,天下便早安定一日,您只管與李學士先行,妾身與兩個孩兒隨後便到。”

李世民初見愛妻,相處的時間連一日都沒有,難免不舍與她分離,當下出聲挽留。

魏氏卻正色道:“正值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殿下早日往應天府去主持大局,於天下黎庶而言便是最大幸事,又何必礙於妻小在此,作小兒女情態?只消留下一半衛戍扈從,妾身自能帶著兩個孩子順利抵達應天府。”

李世民注視著面前妻子熟悉的面龐,腦海中回想起的卻是昔年玄武門之變時她與自己一起登上城樓、勉勵士兵的舊事。

他的愛妻、他的觀音婢從來都不是依附於他的柔弱蒲柳,而是能與他並肩作戰的夥伴,也唯有這樣的女子,才能夠與他並肩而立,共賞大唐萬裏江山。

他微微一笑,不再堅持,只叮囑說:“路上小心,萬萬保重。”

魏氏笑容恬靜,柔聲道:“夫君也是。”

李綱眼見這樣深明大義的康王妃,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周易》講否極泰來,是說運氣壞到了極點就會開始轉好,是不是上天也覺得大慫已經慫到了極點,接連出了兩名極品皇帝,現在終於決定給他們一對出類拔萃的帝後夫妻?

不行,回去得找個廟拜一拜,這種事不信不行的。

李世民與李綱辭別魏氏和兩個小兒,輕裝簡行,飛馬奔赴南京應天府。

一行人午後出發,接連趕路一夜,第二日清晨時候,天剛剛亮便順利抵達應天府。

欽徽二帝都被金人一窩端了,宗室除去康王一家外無一幸免,此次李世民入應天府,便是受皇太後之令前來繼位。

李綱有意先行入城,令百官來迎,李世民搖頭否決,面色肅穆,沉聲道:“先帶我往宗將軍府上拜見。”

李綱先是微怔,旋即濕了眼眶,恭聲應道:“是。”

說完,撥馬往宗澤府上去。

時間還有些早,宗府的門房臉上還有些未曾散去的倦色,聽聞有人前來拜會,忙近前詢問來者是誰,見是自家老爺的熟人李綱,神情中更添幾分恭敬,正想問他身邊這年輕人是誰,怎的未曾見過,忽的想李綱擔了個什麽差事,兩腿霎時間便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