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小夫妻倆出了戶部, 二話不說領著人直奔周老尚書家。

周老尚書其人也是個傳奇,他歷經三朝都是個尚書,既沒有被波及, 也沒有被提拔,杵在戶部這麽要緊的位置上壓根不挪窩。

中間廢太後也曾想把他挪走,安排自己人頂上,可頂了不到兩個月,國庫的錢就跟不上了, 沒有人學得會周老尚書的“雖然國庫沒什麽錢了但是拆拆東墻補補西墻還能勉強夠用”的神奇技能。

眼下周老尚書已經七十三歲, 去年開泰帝登基時他沒上表請辭,仍是帶著戶部的小年輕們重建戶部籍冊。

到今年年底看幹得差不多了, 周老尚書才正式上表乞骸骨還鄉。

對這位紮根戶部三十余年、勉力維持朝廷財政平衡的老臣,開泰帝是十分優待的。

自從知曉周老尚書去意已決, 開泰帝考慮到他家鄉麟州可能有邊患,專門派了一支兵馬過去屯田, 想以此保護這位老臣不受賊寇所害。

一路上, 姜若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換著對周老尚書的了解, 最後覺得放周老尚書回他老家麟州太可惜了,得想個辦法把周老尚書留下來。

“麟州太遠了, 要不讓他們去清平縣和外祖父他們玩兒,到時我們去看外祖父外祖母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去請教周老尚書。”太子殿下說出自己的想法。

姜若皎道:“要是能留下來自然是極好的。”

兩人說話間已經來到周府門前, 他們來得及,身邊也沒帶多少人,更沒有準備什麽拜帖,只得讓人進去向周老尚書說一聲。

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 周老尚書家的門房眼力勁也不差, 一瞧姜若皎兩人的衣著便知曉他們的身份。

門房趕忙把他們往裏領, 順便打發身邊的小子前去報個信。

周老尚書府邸不大,園子一眼就能看個遍,姜若皎兩人隨著門房往裏走了一段路,就見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邁步走了出來,雖已須發皆白,身姿卻依然筆挺,瞧著精神矍鑠,灼亮的雙眼更是一點都不像是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這便是周老尚書了。

“不知殿下與娘娘駕臨,未能相迎,還望殿下和娘娘恕罪。”周老尚書說話不疾不徐,雖說著告罪的話,身板卻一點都沒彎下。

太子殿下上前拉著周老尚書就往回走,跟回了自己家似的,嘴裏還說道:“這麽冷的天,您在屋裏等著就是了,要是受了寒可怎麽是好。也是我們來得急,沒有提前讓人來說一聲!”

周老尚書看了眼太子殿下抓上來的手,頓了頓,終是沒掙脫。

三人圍爐坐定,太子殿下左看右看,好奇地問道:“您兒女都不在京城嗎?”

周老尚書笑道:“都不在,兩個兒子在外地任職,兩個女兒嫁人了,老妻又臥病在床,不能出來見客,家裏便比較冷清,殿下莫要見怪。”

太子殿下道:“不見怪不見怪。”他眼珠子一轉,立刻計上心來,“既然您夫人生病了,何不在京城多留些時日,讓太醫上門好好把您夫人治好再說。”

周老尚書道:“都是老毛病了,雨雪一來就下不了床,想治好怕是挺難。”

太子殿下道:“可不能總想著什麽老毛病,病了就得讓太醫過來瞧瞧,我聽人說看病這事兒得‘病向淺中醫’。要是每次都想著只是老毛病忍忍就過去了,錯過了治好的機會怎麽辦?”他說著也不等周老尚書反對,立刻命隨行的內侍跑太醫院一趟,把擅長給老人看病的太醫都請過來給周老夫人會診。

周老尚書本想推拒,一琢磨又覺得太子殿下的話不無道理。他說道:“那就多謝殿下了。我白活了這麽大的年紀,竟沒有殿下想得周全。”

太子殿下被這麽一位看起來極睿智的老臣誇了,尾巴立刻就翹了起來。

他自覺已經和周老尚書拉近了關系,開門見山地向周老尚書說起他們的來意,說是想了解了解往年大雪成災是怎麽個情況。

周老尚書沒想到小夫妻倆急匆匆跑來竟是為了這事兒。

見太子殿下和姜若皎都齊齊看著自己,周老尚書便細細給他們講了起來。

他記性好,過去三十幾年裏哪一年雪下得大、哪一年雪下得早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哪一年壓塌了多少房子、凍死了了多少人,他都能隨口說出來,仿佛把每年的受災情況都刻進腦子裏去了。

太子殿下一開始還只是好奇地旁聽,到後面簡直聽得瞠目結舌,恨不得把周老尚書的腦子換到自己腦袋裏。

等周老尚書講得口幹了,他麻溜地幫周老尚書把茶滿上,轉頭對姜若皎說道:“以前我覺得你記性最好,現在一看,你比周尚書可差遠了!”

姜若皎橫他一眼,沒好氣道:“我如何能跟周尚書比?”

周老尚書早就聽聞太子與太子妃感情好,見他們這般相處也不覺稀奇。他笑著說道:“我平日裏也就忙手頭那點事,自然就記得清楚些,哪裏談得上記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