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2頁)

“來人,將筆墨紙硯擺上。”

檀雅回神,問道:“蘇姐姐,你要作畫?”

柔太妃點頭,“這沿途所見,我心中頗有感觸,想要畫下來。”

檀雅一想,確實得找些事情安撫情緒,便也讓人將她的工具拿過來,抱著木頭坐在一邊雕起來。

兩人互不幹擾,直到晚膳時聞柳過來提醒,方才停下來,然後彼此一看,發現她們不約而同地選了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作為藍本。

兩人四目相對,最後柔太妃道:“你若實在擔心,路上便該送一封信給胤祜,讓他出來。”

“唉——”檀雅嘆氣,“蘇姐姐以為,以胤祜的性子,還用我送信嗎?”更何況還有一個雍正,估計也見不得百姓受旱災。

晚膳擺上來,依舊還是從前的份例,檀雅和柔太妃兩個人其實每頓都吃不了,平常規矩如此,也不會有什麽想法,如今吃著這些精致的膳食,心裏皆有些不是滋味兒。

“不然,我跟大家說一聲,一起用膳,將份例減少些,也算是為皇上分憂,為百姓盡一份力。”

柔太妃沒有意見,全都聽檀雅的。

第二日檀雅便跟皇祖太妃們先說了一下此事,眾人紛紛應答,她便又去尋了東太後和皇後富察氏,將她的打算說出來。

伽珞也有此打算,不過原本並不準備縮減皇祖太妃們的份例,此時聽瑾太妃說起,還勸了幾句,未勸動,這才點頭同意。

另外,檀雅還跟她說了想早些回暢春園一事,東太後一並答應下來,會代她向皇上請示。

檀雅回去之後,不知道東太後是如何操作的,乃是兩位太後一同主張縮減份例,乾隆知道後大贊太後和太妃們的仁德,稍加考慮也就應允下來,不過太妃們的冰絲毫沒有縮減。

這一點,檀雅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少吃點兒無妨,若是沒有冰,這個夏天對她們來說實在難熬。

五日後,檀雅率先帶太妃們回到暢春園,看望了幾位未隨她們出行的太妃,將她份例中的冰分出來一大部分給年紀更大,身體也不好的幾位太妃,交代她們別太貪涼,然後便時時刻刻跟柔太妃捆綁在一起,蹭她的冰。

就在這時,遠在榮城的榮樂長公主給乾隆上了一封折子,陳情她與柔太妃母女多年未見的想見之情,而她無暇回宮探親,便想要接柔太妃到榮城小住一年半載,好盡孝道。

乾隆收到這樣一封折子,顧慮榮樂長公主的身份和緊要性,實在不能立即駁回,便暫時壓下來不表態。

伽珞這些年在後宮料理得當,是名副其實地賢內助,也極得乾隆信任,榮樂長公主的奏折,他未跟旁人說,卻沒有瞞著皇後,主動提起來,言語中的態度也是認為不妥,並不願意準許。

伽珞面上沒表現出偏向,可心裏定然是偏向柔太妃和額樂的,因而便假作站在皇上的角度道:“您如此,不外乎是顧慮榮樂長公主的心情,不願輕易拂了她的面子,其實便是直接拒絕也無妨,畢竟從前沒有這個先例。”

乾隆搖頭,“雖是不合規矩,可無論是從大義還是人情上,直接拒絕都有些過於不講情面,朕實在不願如此。”

伽珞見狀,一副極心疼的神情,忍不住小聲埋怨道:“榮樂長公主自小便是這個直率的性子,肯定不至於故意挑戰您的權威,可如此教您為難,屬實不該提此事。”

乾隆見皇後為了他,連自小一塊兒長大的榮樂長公主都埋怨起來,心情大好,朗聲大笑,“長公主乃是聖祖疼愛的小女兒,是先帝疼愛的幼妹,自小備受寵愛,直率卻不跋扈,如今又在蒙古有這樣一番大作為,已是極難得,朕登基後只封了長公主一女一子為世子,未曾再獎賞長公主,自不能再吝嗇。”

“長公主想要接柔太妃去蒙古母女團聚一事,朕準了。”

伽珞心中一喜,眼中崇拜仰慕地看著面前人,“皇上胸懷可盛山海,是大清之福,百姓之福,臣妾有幸陪伴您一場,再無憾事。”

而乾隆既已作出決定,隔日便讓人去暢春園下旨,柔太妃驚得一時忘了反應,還是檀雅,戳了她一下,她這才反應過來起身接旨。

柔太妃一直以為她此生恐怕再難見到女兒,未曾想會有這一日,接過聖旨也呆愣愣的,好像還未確認現實。

檀雅笑她:“蘇姐姐,你這是高興傻了嗎?”

柔太妃緩緩擡頭,“那你呢?”

檀雅笑得開朗,推著人進屋,“蘇姐姐以為你能一直住在榮城呢,早晚還不是要回到我這個麻煩身邊來。”

柔太妃聽到這話,莫名地松了一口氣,臉上終於露出笑容,傻乎乎地盯著聖旨,一字一句地確認上面的內容。

檀雅輕笑,有良心地不再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