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2頁)

只是使團剛歸朝,需要稟報和料理的事情太多,而且太多新鮮的東西被使團帶回來,整個雍正九年至十年的過渡期,京中上下全都在討論使團的回歸,胤祜根本沒有時間管出宮開府這件事。

他經常兩三日不歸,便是回東所,也是倒頭就睡,忙的連生小娃娃的時間都沒有,更何況開府呢。

胤祜不回來會派人知會,偶爾一起用膳也會解釋正在做的事,茉雅奇並無怨言,將年後出宮的事全都包攬過來,也學著不將所有心神都放在男人身上,心態上便會更加從容。

……

這次出使,確實對大清意義重大。

大清使團出使西洋,跟各國進行交流,能帶回一些東西,卻也有很多東西是無法帶回來的,而且有些東西究竟有沒有作用,連使團使臣們都並不清楚,更何況大清諸人。

尤其是廢太子胤礽和胤祜帶回那些西洋學者的學術文章等紙質書籍,雍正並未公開,而是暫時封存在宮中,延後安排。

優先提上普及日程的,是使團從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帶回的一架播種機,雍正直接便命人送至宮中造辦處,讓工部和造辦處匠人一同研究仿制,準備等圖紙出了之後,大批量送至全國各地,以提高耕種效率。

與此同時,使團在西洋各國甄選的食物種子,也都送至全國各地的皇莊之中,等到皇莊試種之後,再推廣給百姓。

從前也有不少西洋傳過來的食物,但多是商人帶回,與使團有目的地搜尋不同,此番他們帶回的品類更加齊全,有不少都是大清聞所未聞,西洋卻習以為常之物。

中原是農耕大國,農事乃是國之根本,雍正這一舉措,自然得到滿朝文武的支持。

而相比起播種機和種子,胤祜和胤礽通過西洋學者們拿到的玻璃燒制方法,則是讓雍正壯志淩雲、豪情萬丈。

玻璃窗在京中的應用,讓貴族們徹底感受到了好處,那是紙糊窗戶永遠也比不了的方便舒適。

這其中有巨大的利益,雍正早在使船還未回歸時,便已想好建官辦燒制玻璃的大型作坊,屆時以朝中名義賣給那些貴族、商賈、富戶,而以大清匠人們的技藝和審美,未來興許還能反向銷往西洋……

從中賺到的錢,可以用於民事,用於軍備,不必再算計著錢花用,雍正只要想想嘴角就落不下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好心情。

以至於對使團諸人論功行賞時,雍正格外大方,直接封了九貝子胤禟郡王爵位。

這讓九貝子,不,安郡王,十分意外,他原以為能晉個貝勒已是極限,沒想到會是郡王爵位,雖然安這個封號,可能是想讓他安分守己,可爵位不是假的。

八、九、十、十四幾個聚在廉親王府裏,十四貝子胤禎嫉妒極了,說起話來三五句便會忍不住陰陽怪氣起來,只是他如今早已沒了憤世嫉俗的心氣兒。

胤禟原本心情還復雜著呢,一見他這樣,也不收斂了,怎麽讓人不開心就怎麽說話,沒多久就將人氣走。

廉親王胤禩無奈道:“你何必如此。”

胤禟翻了個白眼,“管他如何,但凡他稍顧念我這個九哥剛從外頭回來,我也不會不留口德。”

他如今又黑又幹巴,唯獨雙目炯炯有神,因此翻白眼時看起來情緒表達極鮮明,讓老十胤俄笑得不行。

三人說起這幾年彼此的情況,胤禟聽說老七胤祐去年病逝了,老十三在江南養病未歸,沉默一陣兒,道:“我在船上才見到二哥,他變了很多,使船回到大清的地界之後,他身體就不太好了,只是眼神能看出來,二哥已經沒有遺憾……”

“自從老四登基,我心裏總覺著他定會清算咱們,如今看來,是我小人之心了。”

胤俄撐著他復又圓潤起來的下巴沒說話,廉親王胤禩嘆了一聲,道:“無論如何,咱們都是希望大清好的。”

他們少年時意氣風發,都希望能為大清的盛世留下屬於他們的一筆,中年後經歷波折,如今這般年紀,有些東西,終於明晰,有些東西,也該看淡了……

胤禟跟著重重地嘆氣,“只是老四也忒小心眼兒了,爺剛從西洋回來,都不說讓歇一歇,九爺我都是當祖父的年紀了……”

胤俄嘬了一口酒,毫無兄弟情地說:“九哥你要是歇了,興許兄弟們就要累一分,你老當益壯呢,還是挺一挺吧。”

胤禟臉一黑,攥住酒杯,直想一杯酒潑到他臉上去。

弟弟都是沒良心的玩意兒。

胤禟看向八哥,廉親王胤禩眼神避開。

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