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民國深閨成物理學家(第2/4頁)

在那裏,每個人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研究核彈,壯大國家。為此,他們能忍受長期不跟家人、親友見面,寂寞又充實地在這個單調簡陋的實驗室內,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加速器測試。

呈書也沒有辜負她說的話,果真將德國先進的技術參數資料背了下來,並且準確無誤地用在了實驗上。

有她的到來,真真應了趙博士那句話——核物理研究進程往前跨了一大步。全研究所每個人都欣喜若狂,躊躇滿志…

嗯,大概這個“每個人”中,不包含趙博士就是了。

原因嘛…大致可以分為三個。

一是呈書和他們這些不修邊幅的研究員不同,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這裏,她都極其注意個人形象…就那種脫掉大褂可以上廳會客,穿上大褂可以安心研究的形象。

以至於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政府那邊都將穿旗袍做研究的呈書說成大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反過來還要多說一嘴他們邋邋遢遢,影響國家形象。

其中,趙博士首當其沖,生日那天還收到好幾套西服作為禮物,寓意不予言表。

對此,呈書是真的有苦說不出。作為一個頭頂攝像頭的女主播,不注意點形象,直播間打賞都會變少,她還等著攢錢換一個光波槍呢。

二嘛…則是呈書的專業知識水平了。

第一天來研究所的時候,趙博士交予她一些近幾年的資料,讓她熟悉一下,沒想到吃個飯回來一看,呈書就跟批改作業一樣地在資料上畫了好幾個大圈和好幾頁大篇幅的紅線。

“這裏,算錯了。”

“這裏沒考慮到風阻條件,需要多做一次實驗再統觀數據。”

“這裏…”

趙博士奔潰,他好得也是優秀的物理學家,只是跟被德國人譽為物理機器的呈書比,要顯得更人性化,更容易犯錯一些,連忙搶過資料,說:“我的小機器人快去吃飯吧,這些讓我自己研究自己改吧!”

直到這裏,還算一切平和,直到呈書說出了那句,讓趙博士一輩子難忘的話:“哈哈,錯誤那麽多,我還以為我在北城大學給大學生們批改作業呢。”

竟然把他當成屁大的學生,趙博士恨啊!

至於第三嘛…就跟呈書的男朋友,德國外交部官員兼海軍上校雷德濰有關了。

自從呈書被他們“關”進這個破房子裏搗鼓核物理研究後,就沒辦法跟馮見面了,久而久之,德國人那邊就有些按耐不住了。雷德濰仗著自己跟政府的人有聯系,時不時就來打聽呈書的情況。

要不是他拼死拼活跟政府那邊解釋:“他們這是愛情啊!”不然,肯定會有一場政治對峙無形發生。

當然,抱怨歸抱怨,趙博士還是覺得呈書很懂事的——當她聽說自己男朋友惹下大麻煩後,研究之余抽空找到他,兩人也不知道達成了什麽協議,總之,雷德濰加快了國內工作的進程,帶著士兵和鎢礦回德國了。

只留下呈書一人,專心在大漠做研究。

這一研究,就做了足足一年。

在外界人的眼中就是——呈書,消失了。

呈書原本在教的學生,也是大三大四的水平,在她剛離開的時候,他們還會一直不停追問:“呈老師去哪了?”

“為什麽呈老師不告而別?”

可無論怎麽問,老師、校長都只是顧左右而言他,沒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等他們畢業了,長大了,也就不問了。

特別是對物理更感興趣,選擇了在校繼續研讀物理的明航,更是直接猜到了呈書可能是去了哪。大致就跟她課堂上說的一樣,去改造這個時代,讓物理變成和平的點綴了吧。

想到這,明航努力的動力又更多了些。似乎每琢磨透一個物理知識點,就能離呈老師所在的地方更近一些。

每個人都在想念呈書,除了李英琦和黃澄澄。

李英琦壓根沒往呈書會去政府工作這方面想,他只聽說德國人完成購置鎢礦資源的任務後回德國的消息,猜想呈書是跟著那個被稱為雷德濰上校的男人回去了,說不定還會在德國結婚,一輩子都不回來的那種。

不可置否的,李英琦松了一口氣。

他在住院的時候還在擔心,以後該如何面對呈書,而現在,人都沒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至於黃澄澄…則是因為工作繁忙,沒能再想起這位優秀的“前任”來了。

她緊張又難熬地度過了一整年,都沒能等到真正的過江鯽跳出來指控她冒認的罪名。甚至她都發書了,上報了,出名了,那人都沒出現,像原地消失了一樣,只留下一篇絕佳的文章和一個無人認領的筆名。

當然讀者中也有不少聰明人,質疑過為什麽兩個人的文章結論相悖,一個稱贊西餐廳一個贊揚西餐廳,對此,黃澄澄的解釋是每個小說的人物都是獨立的,不同的背景和社會氛圍造就了不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