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去掙 但凡他早出生一年,馮璟瑤已經被……(第2/4頁)

柳嬤嬤從帖子裏擡起頭來,“姑娘要看什麽書?”

阿瑤心裏還有些想買話本,但是此等三流之物,自然不好宣之於口,於是只謹慎道:“一些小兒識字的千字文即可。”

柳嬤嬤眯著眼睛思索片刻,“姑娘去找主子要吧,老奴也不識字,只知道主子的書房裏都是書,想必有姑娘要的。”

“城裏這兩日亂,怕是沒什麽店家敢開門。”土匪進了城,還堂而皇之地住了下來,刺史的頭七還沒過呢,這些精明的商客也只敢悄悄觀望。

要說如今真是亂世,放在以往的年份,要是叫來路不明的土匪斬了刺史的腦袋,還住進了城裏,百姓怕是要鬧起□□,紛紛逃於城外。只是如今確實不同以往,處處鬧起饑荒,出了城就能碰見土匪,倒不如守在家中,況且李淮修頭天夜裏還派了糧食,這些百姓也都不想逃了。

阿瑤點點頭,也沒撐傘,頂著大太陽就去找李淮修了。

李淮修的院子也離她近,門上照舊掛著個靜明院的牌子,門前的兩個侍衛還是以往那兩個人。

阿瑤生得好,兩個侍衛都不敢瞧她,見了便低頭悶聲不說話,阿瑤前幾日才知道二人是兄弟,一個叫彭大,一個叫彭二。

·

李淮修正同幕僚在書房裏議事,他懶懶地靠在椅背上,見底下幾人吵成一團。

這事說起來也簡單,前兩天那場戰役打下來,李淮修的損失可以說是微乎及微,還能借此機會搬到渝城來,也算是師出有名。

眼見現在形勢不錯,就有人按捺不住,想要扯起大旗,做第一個說反的人。

“這世道早就不太平了,暗地裏紛爭不斷,只是無人敢做第一人罷了。”說這話的,是個留著長須的中年人,名叫烏正。行事作風有些激進,想著他們如今占了渝城,元帝屁都不敢放一個,自然想著乘勝追擊,打出些名號來。

“不可,萬萬不可,我等伏擊這麽些年,自然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快,必然找個合適的時機,且得有個正當的名頭。”

說這話的是個叫方明清的年輕人,他原本是杭州一個進京趕考的學子,為人板直,但是於學問上確實可以說一句才高八鬥,難有人能匹敵,且相貌清秀,是個看著書生氣十足的讀書人。

他進京趕考時遭繼母陷害,連人帶馬被人割了脖子丟到山裏,被李淮修的人救了。醒來以後與當時還年少的李淮修交談一番,就決定留在莊子上。他幾年未歸家,家中人怕是都以為他死在趕考的路上了,也沒來尋過。

方明清拱手道:“古往今來,為王者惜聲名更勝於常人,切忌急功近利,得不償失。”或許一時可以占得幾個城池,可是免不得落一個不好聽的名聲。

眼見越吵越烈,李淮修擡手點了點桌子,屋子裏頃刻間便安靜下來。

男人低頭看大元的輿圖,似乎想著什麽。他該是這屋子裏最年輕的一個人,生得俊秀疏朗,氣質內斂,面無表情地卻叫一屋子的人都不敢再說話。

幾人都默不作聲地等著他做決斷。

過了半晌,李淮修才淡淡道:“等元帝那邊的動靜吧。”男人聲音低沉,一錘定音。

這就是不急的意思了,下邊幾人對視一眼,也只得將此事押後。

方明清又拱手道:“這渝州城雖說地方小,可是位置倒還不錯,水路陸路皆是商線,不妨在此多待些時日。”

李淮修點頭,如今頗有些風雨欲來的趨勢,只看誰先按捺不住,開始攪風弄雨,他們不妨先靜觀其變。

“在此地居住,我等既然目前沒有反意,那城中交際也不能忽視。”幾人也都覺得留在這裏是個上上之選。

“此地有個叫馬平緯的小官。”一個幕僚笑道,“此人頗為殷勤,已經往莊主這送了幾個帖子。不知道莊主是什麽意思。”

李淮修也想起那個點頭哈腰的中年人,此人怕是將形勢看得極清,這才能舍下身段討好於他。這種人若是再有些才智,以後遠遠不會止於一個八品小官。

李淮修對他很有印象,思索片刻,直接道:“下次再送就接吧,城裏的部隊,他估計有些門道。”他進城那日來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馬平緯一個八品小官能混在其中,想必是極有人脈。

渝城還有幾千的兵力,李淮修垂下眸子,掩住眼中的思量,能收走的自然要收走。

門前一個小廝低聲打斷了屋子裏的商議聲,“主子,馮姑娘求見。”

李淮修聞言微微頷首,事情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幾個幕僚聞聲告退。

方明清走在最後,見下人將書房的門窗打開,不由有些好奇,他問一旁的周元。

“這馮姑娘到底是何方人物?”若是莊主要收用,那有何必如此避嫌,若是不收用,為何日日飯食也在一起用,莫不是當個妹妹養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