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5/6頁)

認識他的時候,那家夥還是個初二的小屁孩呢,時間過得真快啊。

“他就是這份報紙的編輯之一。不過他說,《新星報》的主編是你。”耿冬冬盯著華鋒語說,心裏好奇得不得了。

自從韓靖興升上高中以來,就一直在班上宣傳《新星報》的事情,只可惜響應者寥寥啊。

他又不像當年的華鋒語,既沒有對方的人格魅力,也沒有那麽好的口才,還沒有那麽逆天到能折服所有人的成績,一心學習的省一中尖子生們根本不咋搭理他。

雖然他自費印刷的報紙就放在班上的閱讀角,但一般也沒人翻閱,這與他之前想象中的火熱景象完全不同。

在鎮一中的時候,韓靖興見過那裏的學生看報互稱“同志”的樣子,還幻想著省一中也能變成那麽好的樣子,結果就是媚眼拋給瞎子看,白費勁。

自掏腰包組織征文活動,感興趣的人也沒幾個。

雖然有幾個家庭條件特別不好的學生有興趣,但也成不了什麽事,寫出來也沒人看,寫的人自己更加不會看。

韓靖興小小年紀為了報紙大業都快禿了,他死活想不明白當年華鋒語是怎麽在鎮中學掌控雷電的。

後來,他在群裏跟陳茜喬等人“取經”,群裏一片靜默:他們其實,也不是特別清楚……糊裏糊塗就……上了華氏賊船,下都下不來那種。

閱讀角的報紙越堆越多,越來越厚,下半學期開學的時候,班主任委婉地問了他,過期的舊雜志報紙是不是可以賣了,換點班費回來。

韓靖興已經快絕望了。

如果可以,他寧願花錢交班費,花錢讓同學們來讀報,但這不是花錢的事,買閱讀甚至跟報紙的核心思想相沖突。

真正的信仰,是買不到的。

但,後來事情發生了轉機,這個轉機帶著血色和淚水——西南地震。

在這次地震中,這些中學生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國家的力量,人民群眾的力量,和那種舍生忘死、犧牲奉獻的精神。

地震的時候,學生們集體放假,在家裏他們一直關注著這次地震的所有消息,這個年紀的學生,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們已經會被這種感情所震撼了。

這是執政能力與水平的檢驗,國家與人民情感的檢驗,與民心距離的檢驗,檢驗的結果震撼了所有人。

幾天後復課,同學們紛紛回到教室,以往的歡聲笑語不見了,氣氛極其沉重。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偷偷從閱讀角拿走了一份《新星報》,接著第二個人也拿走了報紙,然後是第三個……

之後,第一個人看完了報紙,放回閱讀角的時候,另拿走了一份新的報紙,繼續看了起來。

韓靖興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有一個同學就跑到他面前問:“你是《新星報》的編輯吧?”

“啊……是啊。”韓靖興點頭,直到這時都還在茫然之中。

“你們這份報紙是征稿的?”

“嗯,稿費一百二一篇!”從初中升上高中,這稿費也水漲船高,其實之前沒這麽高,只是韓靖興拿不到稿子,所以一再提價……

“那有關地震的稿子,要不要?”

“啊?”

那同學解釋道:“我看你們的征文要求是寫自己身邊的事,要真情實感,但是現在地震的事情讓我真情實感想寫文章,不知道你們收不收?”

他說話的音調一般,沒有刻意壓低,在安靜的教室裏很清晰,聽到他說這個,很多同學都不由自主地豎起耳朵聽。

韓靖興愣了一下,隨即猛然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這場地震發生了這麽多感人的事跡,他們做報紙的,確實有責任記錄下來!

“收!”韓靖興果斷地說,“只要是真情實感的作品,都收!”

“那好。”前來問話的同學滿意地離去了。

之後,這一周韓靖興收到了十五篇稿件,簡直令人震驚。

韓靖興把這事兒在群裏和其他人一聊,大家都說他做得好,《新星報》的意義就是讓同學們感受最真誠的情感,而不是被那些胡編亂造的文章所蠱惑。

地震是民族的哀痛,他們的同學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哀悼。

因此,後面幾期報紙的征文變成了西南地震專區,讓大家分享各種令人感動的瞬間,得到了大家的集體共鳴。

在這個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空前高漲的時刻,同學們也不會覺得報紙上面的其他紅文尷尬虛假,反而看的讓人不禁掉眼淚。

以前他們不愛看《新星報》是因為太紅太專,他們根本不相信這樣的理想,所以也就不感興趣。

但這次的災難中,人民群眾都看到了這份理想,天災之下,理想照耀華國。

所以……《新星報》一下子就火了,不僅是班上的同學踴躍借閱,其他班的同學也來借,到後來,其他年級的學生也跑來借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