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3/6頁)

村民們交頭接耳著,平時沒關注,這麽在電視上一放,才察覺給他們娃教課的老師過得有多清苦。

“趕明兒我娃兒去上學,讓他給老師帶幾個蘿蔔,再帶幾把蒜苗。”

“那我讓牛娃帶個冬瓜過去,還存的好好地。”

“我讓孩子帶幾斤豬肉去!”這個聲音洪亮,一聽就是村裏富戶,別人家都帶蔬果,他送肉!

“肉好啊,老師看著怪瘦的,是該吃點肉補補,不然教咱們娃多累啊,我家的崽子我知道,皮!皮得很啊!”

“那我家閨女就不一樣了,文靜聽話,教她肯定省事,老師肯定喜歡我家閨女……”

“你家閨女文靜,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要我說我閨女那潑辣的性子,更加利索。”

說著說著村民們就開始比兒女了,這大概是天下父母共通的習慣,曬娃、曬娃、還是曬娃!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一臉懵逼地接到了各種投喂,冬瓜蘿蔔腌黃瓜,豬肉大蔥白面粉,這是讓他們包餃子嗎?

午休的時候,他們還真包了一頓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雖然捏的奇醜無比,但總算能吃。

下鍋後,一個個白面餃子跟胖娃娃似的在沸水中翻滾,撈起來撒上蔥花,蘸點醋和辣椒油,噴香。

學生們也圍著吃了一頓,把帶過來的白面和肉全給吃光了,幾個老師吃的倒還少些,只略微吃了兩個就看著學生吃,一點兒也不白凈的臉上都呵呵笑著。

這些娃娃也不常沾葷腥,個個瘦的跟猴子似的,看著他們吃的香,老師們覺得比自己吃飽更香!

結果送肉的富戶家的孩子回家那麽一說,父母聽說送給老師的白面豬肉都被這些小崽子吃完了,不由拿著拖鞋抽了自家孩子幾下,沒用多少力氣,但意思到了。

“送給老師吃的,你吃那麽多幹嘛?家裏肉不夠你吃的嗎?”

於是次日又送了一些肉面過去。

此後,村民會隔三差五送點家裏種的蔬菜給老師,也是讓他們擺脫了天天都要吃腌鹹菜的命運。

後來清夏花露水的工廠建好了,村民們很多進廠裏打工,手裏松快些了,送菜送米的熱情就更高漲了。

雖然老師們的津貼沒變,但他們的夥食幾乎被村裏包圓了,一村子養幾個老師吃飯,也不費力!

代課老師感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幾十歲的人了眼眶還濕濕的,也許這就是他們堅守的意義所在吧!

……

離節目首播已經過去幾天了,網上關於這档節目的話題依然爭吵不休。

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鎮中學初三二班的班報上,兩種嚴重分化的看法爭論不休。

一方認為學生的主業就是要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學校,辦這種喊口號的報紙幹什麽?這不是洗腦嗎?讀書就是讀書,不要碰政治,這些跟學生有什麽關系嗎?

另一方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從小抓起,學生也不能光讀書,否則為什麽要學思想品德?

占據主流的是第一種,做學問是做學問,不要牽扯政治!

對於這種說法,華鋒語只是冷笑以對,這些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吧,不談政治本身,就已經預設了政治立場了。

說什麽不談政治,實際上只是因為這種政治立場不是他們的立場罷了。

在反對者眼中,辦這種報紙就是小粉紅、就是假大空、就是作秀,更有甚者甚至認為,新星報是班級老師為了名聲而強迫學生們辦的,學生們其實根本不喜歡這些東西。

這下就把二班的學生們惹怒了,大抵學生時代總有種不知從何而來的與天下作對的憤慨,別人越是反對,心裏就越發逆反。

在這種自己占理的情況下,就更不願意退讓了,得正面回懟啊!

陳茜喬怒而發言:“有些人自己蠅營狗苟,看任何人都跟他自己一樣……你自己沒那個勇氣和毅力堅守理想,就覺得想要堅守理想的人都是作秀……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小片天空,於是對停駐在井口歇腳的鳥兒說:‘天就只有那麽圓一小塊,你幹嘛還要飛呢?像我一樣舒舒服服待在井底不好嗎?’鳥兒根本沒空跟它多說,振翅飛向廣闊無垠的天空……”

並不擅長寫作的徐倩也發帖表明自己根本不是被老師逼迫著才辦報,而是自發自願的。

“沒有思想的指導,一味學習也只是無根之木,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而讀書,又怎麽會有毅力奮發圖強呢?”

徐倩對這點感觸頗深,她以前不知道讀書幹嘛,苦哈哈地讀書哪有吃喝玩樂舒服啊,她家裏又比較有錢,一輩子吃喝不愁的。

如果不是有了自己的夢想和動力,她幹嘛天天這麽認真地讀書刷題,課余時間還要去上補習班?

在這上面她特別感謝華鋒語,如果不是華鋒語點醒了她,她估計一輩子也就渾渾噩噩地過去了,也許吃穿不愁,但不論怎麽玩樂,精神上都是空虛的,跟家裏的關系也會一直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