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信?(第2/7頁)

陳茜喬雖然有點不大習慣,但還是回復道:“要在後門那家文具店買……”

一來二去的,就連陳茜喬也不知道為什麽她們就突然變成可以隨意交流的狀態了,明明……明明她們之前的關系不好啊?!

可憐現在還很單純的小姑娘就被華鋒語套路了,迷迷糊糊就變成了小姐妹。

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們之間的小姐妹關系已經……木已成舟了。

不過……這樣也不錯。陳茜喬想著,由於心情不錯,她最近抄的詩詞都變成了輕快活潑的類型,要知道她以前喜歡抄寫的都是李清照、李煜等婉約派中淒婉的詞。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華鋒語影響,那個女孩兒真的過於自信陽光,帶的她的品味都一路急拐。

打個比方大概就是,從淒淒慘慘戚戚的青春疼痛文學少女拐到了社會主義接班人上面?

——跨度太大,有時候她自己都懷疑是不是吃了什麽洗腦包。

不過……現在她可以投稿了,早就躍躍欲試了,只是以前拉不下面子,現在跟華鋒語莫名其妙成了小姐妹,那就沒障礙了!

陳茜喬忍不住要摩拳擦掌了。

見她們兩個變成好朋友,班上同學都有些大跌眼鏡,這個展開也太神了點?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同學們都不清楚,事情要從華鋒語接到了一封信說起……寫了一封信的向姿雅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封信居然使得這個故事直接拐了一個大彎。

一無所知向姿雅還在跟華鋒語文縐縐地做著筆友,她問起那些作家的事情,華鋒語只是這樣回復她:

【他們是非常優秀的作家,雖然現在還無法跟他們見面,但可以在文字中神.交,以文識人,以文交友,見不見面又有什麽區別呢?】

見此向姿雅豁然開朗,華鋒語不愧是年級第一,又能認識這麽多厲害的作家,這意識就不一般。

【我明白了。華鋒語同學,我會繼續給你投稿的,爭取有一天能和這些作家的文章出現在同一張報紙上。】

報紙的征稿漸漸上了正軌,連老師們都知道了,現在每周十份的報紙都不夠用,還總有別的班想來借閱。

後來經過班會討論,大家一致認同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費來辦報,不能總讓華鋒語一個人出錢。

資金充裕了,報紙也就辦的更好了,甚至還拓展了一張,規劃出了同學們專用的版塊,上面刊登班級的每周報道,更增添幾篇文章的位置。

當然這個稿費就沒有30塊了,都是發點筆記本、筆之類的東西當獎品,但相對的征稿條件就寬松多了,大家也還蠻活躍的。

報紙的付印也不再是華鋒語一個人的事情了,陳茜喬等幾個同學義務組成了編輯部,負責審稿、排版。

華鋒語一點兒也不覺得被搶了功勞和活兒,她對這種狀況樂見其成。

新星報的發表能得到同學們的踴躍參加,只會對它的傳播更有幫助,她從最開始的目的就只是想讓它傳播的更廣而已。

也許現在興致滿滿地辦新星報的同學們根本想象不到,這份他們眼中的班報,以後會蜚聲國內外,成為思想文化戰線的大本營。

但可能有一個人想到了,那就是華鋒語。

在辦報之前她曾和系統說,現在是她集中了未來的力量來做,但以後,會有這個時代的人加入成為新的同志。

現在,比她所預想的花費的時間更短,已經有不少同學加入了,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加入的理由只是感覺有意思,但興趣,本來就是去深入了解的動力。

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把新星報當成一份普通的班報,而是把它當成一團星火,總有一天可以燎原。

……

“哎,是這裏嗎?大公山……好像就是這裏了?”

“地圖上看著是,這地方可真是不好找。”

“總算是找到了,也算不白來。”

大公山腳下來了三個驢友打扮的城裏人,他們手中拿著地圖,仔細對照著。

其中一個年紀較長、留著板寸的男人擰開一瓶礦泉水喝了幾口,舒了口氣:“之前我打聽清楚了,我們要找的那對夫妻就住在半山腰上。”

他身穿結實高档的登山服,整個人看著氣質冷峻不凡。

“真沒想到現在還有人住這種山上。”一個小年輕笑著說,“還好是我們,爬慣了山的,不然得累死。”

“確實,天色也不早了,我們還是早點上山吧,太黑了在山中不好。”

他們三個都是喜歡到處冒險的驢友,凈往人跡罕至的自然環境中鉆,對那些被開發的旅遊勝地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他們這次來大公山倒不是來旅遊,而是另有原因。

那個小年輕之前坐火車路過澧豐鎮的時候,正是夏天極熱的月份。

火車在澧豐站暫停,小商販給他賣了一瓶驅蚊水,說是清涼止癢,驅蚊也十分好用,還神秘兮兮地說是地方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