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4/7頁)

向掌櫃原本的打算的確是回到出生的地方看看,陰差陽錯之下,才會流落到祁鎮。

因為不確定衛國的家人身在何處,是否還活著,向掌櫃也就歇了再離開祁鎮的想法,與陳通判周旋後開起了食香樓。

簡短的說完這段經歷,感受到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向掌櫃話鋒一轉,又說另一件辛秘,“其實當年陛下留了兩份遺詔,分別是傳位於四皇子和傳位於六皇子。正是因為陛下還沒下定決心究竟要傳位於哪位皇子,才遲遲不肯立太子。”

“陛下彌留之際時,只有老奴在陛下身邊。陛下直到最後一刻才下定決心,要將皇位傳給四皇子,吩咐老奴先宣布遺詔,然後將另一份傳位於六皇子的遺詔悄悄毀去,再將玉璽轉交給四皇子。”提起這段往事,向掌櫃的語速不知不覺的慢了下來。

宋佩瑜頓時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正是因為慶帝最後選擇了四皇子,又沒做出萬全的安排,才給四皇子招來了滅門之禍。

反倒是在最後關頭被放棄的六皇子因禍得福,雖然要在孝興帝手下混日子,起碼還好好的活著,孝興帝還給他封了親王。

想著這些,宋佩瑜卻沒忽略向掌櫃話中真正的重點,他上半身微微前傾,迫不及待的問道,“也就是說,兩份遺詔與玉璽是分別放在三個地方?貴妃與五皇子只來得及將傳位於四皇子的遺詔毀去,傳位於六皇子的遺詔還在?”

至於孝興帝沒有玉璽的事,宋佩瑜在燕國的時候,就有所耳聞。

因為慶帝就是開朝皇帝,孝興帝是第二任皇帝,若是孝興帝不延用慶帝的玉璽,那燕國所謂的傳國玉璽,就只用了一代而已。

大家都對孝興帝帝位來路不明的事心照不宣,他為什麽沒有慶帝玉璽,大家也猜得到。

既然如此,哪裏還會有人在玉璽的事上與孝興帝死磕?

磕輸了就是輸了,別說自己的小命,全家都有掉腦袋的風險。

磕贏了,慶帝也不會從皇陵中再爬出來,給死磕玉璽的人升官。

久而久之,就沒人再提起慶帝玉璽的事了。

向掌櫃笑了笑,“宋大人料事如神,確實還有一封先帝傳位於六皇子的遺詔還沒從秘密地點取出來,玉璽也被陛下提前交代人收起來了。”

聽了向掌櫃前半段故事,已經開始思考要如何偽造燕國慶帝遺詔的呂紀和精神大振,迫不及待的道,“那份詔書與玉璽藏在何處?”

向掌櫃也沒有賣關子的意思,直接了當的告訴呂紀和答案,目光卻始終都看著重奕,“在燕國的慶山行宮。”

重奕見到呂紀和與宋佩瑜臉上的興奮,都因為向掌櫃的這句話冷卻了許多,同時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頓時有種自己被排除在外的感覺。

重奕不高興了。

他向來不會委屈自己,直接問宋佩瑜,“燕國的慶山行宮怎麽了?”

宋佩瑜頭一次見到重奕這麽積極的了解正事,心頭立刻湧上老父親般的欣慰,仔細給重奕解釋燕國慶山行宮的來路。

慶帝原本是前朝名臣之後,祖上是個文官來著。

前朝輪番被吐谷渾、突厥和契丹輪番暴打,屢次南遷,卻終究還是沒能逃過滅國的命運。

屢次南遷的行為也成了自救失敗,遷墳成功的笑話。

前朝徹底沒落後,尚且還算完整的大小世家帶著號稱是前朝後裔的新皇帝,再次一路向南。

最後在徐州、揚州落腳,強行給前朝又續了口氣,就是陳國的前身。

然後就鬧出了二十年換了四十位皇帝,但凡是有前朝血脈的男丁,上到七十歲老翁,下到出生只有三天的嬰孩,都坐上過帝位的荒唐事。

最後硬生生的將前朝血脈徹底折騰沒了,出身揚州世家的薛氏家主被前朝最後一位皇帝‘委托重任’,成為新皇。

五年後,薛氏家主改國號的為‘陳’,就是現在的陳國。

外族終究是只知道蠻橫掠奪的莽夫,沒法長久的占據中原的土地。

在陳國熱熱鬧鬧換皇帝的那些年,被吐谷渾、突厥和契丹占據的雍州、翼州、兗州、青州又陸續回到了中原人的手中。

這些中原人才真正能稱得上是收復河山。

慶帝的父親就是收復河山的人之一,他帶領家族棄文從武,坐擁北方面積最大的雍州與翼州,占九州面積的七分之二,成為當時手下土地最多的諸侯。

可惜他命不好,沒來得及稱帝就駕崩了。

留給慶帝的是仍舊沒被打服氣的吐谷渾和突厥,還有尚且沒建造完的行宮。

那座行宮正是慶帝的父親為自己準備的皇宮。

父親的死,對慶帝的打擊很大。

內憂外患之下,他忍痛叫停了‘皇宮’的建設,設鹹陽與洛陽為雙都。

慶帝還用他的帝號給沒修完的‘皇宮’所在的地方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