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3/4頁)

讓他在前朝削減羽翼他又舍不得,未必沒有謀士進言,但他自詡還沒到需要斷尾求生的地步,何必做到如此,寒了人心,只怕往後毓慶宮的招牌不好用了。

可惜這位生來便是天之驕子的太子,並不明白,所有需要斷尾求生的境遇,都是從一開始便出現的。

一步步發展,如果局中人不小心維護,仔細經營,再好局面都可能走到舉步維艱、不得不斷尾求生。

但太子一路來走得太順了,身邊的朝臣宮人對他無不阿諛奉承,蘭嬤嬤與九兒這兩個仁孝皇後留下的人對他也只會關懷備至,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卻不會對他在前朝之事發表多少意見。

他唯一需要憂心的,便是汗阿瑪對他如何。

父子間相處,講究在一個用心、一個親近。

但康熙前些年對太子過於溺愛驕縱,縱得太子覺得在康熙面前他可以什麽都不顧,想要什麽,只要表露出來,最多不過使些手段給康熙見到,康熙便會將東西送到太子面前。

同時,康熙又有太多的兒子,太子總是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便會忍不住對康熙索取更多,來證明——看,在汗阿瑪心裏,最重要的還是爺,你們什麽都不是。

但這是不對的啊。

尋常人家父子相處都會生出嫌隙,需要用心來彌補,何況天家父子。

在“汗阿瑪”的阿瑪之前,有一個“汗”字。

指的是舊年部落中的大汗,即便大汗,也是王啊。

何況如今,康熙坐擁江山,是為九五之尊,這個“汗”,便不知是汗王,而是帝王了。

這是更需要小心維系的感情關系。

即便皎皎,她這些年各種造作,一來仗著康熙待她與太子更不同,沒有太子對於帝位的威脅在其中,父女二人沒有直接利益對沖,比之太子,康熙親近起女兒來天然便容易、更放松;

二來皎皎是他長女,對康熙而言是很特別的,他天然便傾注了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感情;

三來二人的父女之情建立維系都處於永壽宮這個大範圍場地內,有娜仁在,康熙對皎皎總會多出幾分偏愛,也會更多流露出為人父的一面,而不是為人皇父的一面,因為他本就少對娜仁擺出皇帝架子,在永壽宮也隨意放松習慣了,這對於天家父女相處而言,儼然是難得的;

四來皎皎心中有成算、有分寸,掐著康熙心裏的底線,底牌又多,並不會真把康熙惹急了。即便有時康熙對她動了怒氣,她也有得是法子來彌補。

這四點對皇子公主們來說都是極為難得的了,偏偏皎皎占盡了,把握得當、用心維護,才有這些年眾所周知皇帝甚是珍愛視如掌珠的固倫嘉煦公主,與皇上和公主的父慈女孝。

而太子呢?

太子不似皎皎,能有娜仁不著痕跡地教導她該如何與父親相處,教她康熙的底線在哪裏,教她怎樣不斷壓低康熙對她的底線。畢竟娜仁對康熙太過熟悉了,康熙幾乎是在她眼前一步步長成的,康熙成長中的每一步,娜仁都參與過,對康熙的性子,娜仁了如指掌,教起皎皎來自然輕松。

太子則不然。

從前他身邊蘭嬤嬤還能在太子面前婉轉地說上兩句,指點他在康熙面前如何如何,但蘭嬤嬤終究只是個嬤嬤,看事情的角度有限,能說的不多。再到如今蘭嬤嬤告老歸家,便徹底無人會與太子說這樣的話了。

端嬪待太子雖然有那個心,但她並不及蘭嬤嬤人情練達,也沒有蘭嬤嬤多年對康熙冷眼旁觀揣摩心思的機會。她對康熙不甚了解,對太子便也無從勸起。

太子妃自己在宮裏立足便很艱難了,看著是八面威風端莊雍容,其實所有心思都用在維持自己的地位上,能分給太子的部分也幾乎與前者掛鉤,沒有多出來的心思去考慮太子與康熙應當如何如何,尋常父子應當怎樣相處。

因而……宮裏沒娘的孩子日子不好過,多半也就在這上面了。

翻著豆蔻遞上來的文書,娜仁輕嘆一聲,道:“太子這孩子,是自己把自己塞進牛角尖裏。皇上想把他拉出來,他一次兩次不動彈,皇上也不會再三拉他了。對他……皇上也是失望了吧。”

豆蔻是知道娜仁收了仁孝皇後好處的,此時一面替娜仁添了熱茶,一面輕聲問:“您要出面勸勸太子爺嗎?有公主的情分在,太子爺多少能聽您兩句話。”

“然後呢?”娜仁擡起眼看她,目光中似是無奈。

豆蔻一時默然。

是啊,然後呢?

“太子這孩子如今處境不好,又把自己卡在那裏了,我勸一句兩句他能聽了,勸深了,他能聽進去嗎?若是勸深了聽不進去,那淺淺的兩句便沒有什麽用。”娜仁目光復雜,隨手掀起宮燈的罩子,引燃了那薄薄的兩張紙。